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自从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的诞生,网络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重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改革发展至今,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逐步完成的数据大集中并非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即将在2006年全面放开金融业的限制,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白热化,网络银行作为竞争的焦点备受瞩目。本文以网络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4个章节。第一章,对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第二章重点分析国内网络银行的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等。第三章对比外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第四章,针对差距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WTO,金融创新,客户为中心,业务流程再造
所谓网络银行,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各类网络载体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典型代表,这种服务具有便利、实时、快捷等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新形式,作为拓展中间业务的新渠道,其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将更为广泛,更有利于维护客户的忠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预见到,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将成为一种标准,而最先适应这场新技术、新信息革命的发展,开发出最具个性、最具生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必将是这场竞争的胜出者。[1]
1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
自从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营运,网络银行以其出众的业务发展魅力,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和青睐。我国网络银行是在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先行者,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先后加入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营销活动,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拓业务、发展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渠道。
1.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04年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40万亿元,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在网络上实现流转;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交易便利等诸多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同网络银行,又据《钱江晚报》2005年8月26日引新华社文《网上银行渐成新宠》中提到,据新华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济南、福州、成都、深圳等十大城市做的调查显示,个人用户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19.4%,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35.7%;企业用户中,使用了网上银行的10.1%,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的25.5%;
1.2入世以后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时限业已迫近,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必将走入死胡同。因此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管理、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等一系列的创新。其中网络银行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正是外资银行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的有力武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一较高低、用于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更多客户和商机的最佳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
2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始,网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U”型,但2003年之后,网络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结算业务等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内网络银行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调整了发展战略、策略,迅速得以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2003年,国际金融界的权威杂志《银行家》两次将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网站的大奖――“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奖项颁给了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这是对国内网络银行建设和发展的肯定;2003年6月3日,招商银行又以“一网通”技术获得了有国际IT业“奥斯卡”之称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金融房地产类的“21实际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奖项。
相对于传统交易渠道,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的过程中,大都选择了网络银行和传统网点互相支撑的“鼠标+水泥”的混合性模式,把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有机补充,通过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使之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渠道和客户享受银行服务的绿色通道。
2.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2.1.1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
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首次向客户提供了网上银行业务,这也是我国第一家开办网络银行服务的银行,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购物及享受其它金融服务。随后各大银行均加快了迈向“网络银行”业务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境内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已有超过60家银行,到2002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根据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CNNIC)及银行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将飙升至1.4亿户,网上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网络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下,我国网络银行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例如,工商银行的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能够满足帐户管理、转账支付、各种在线缴费业务、24小时无限额任意转账、实时跨行支付、专业化的外汇、证券和保险信息及交易等服务。交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卡业务,还包括新兴的贷记卡业务以及理财功能强大的外汇宝、开放式基金等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外汇资讯、交易、查询服务和轻松理财服务。2004年,兴业银行推出的“在线兴业”3.0版,其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客户化的功能设计博得了用户的亲睐。
与国外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二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极不均衡,发展的不平衡又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间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
银行间的不平衡表现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显示(如表2.1所示),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规模为1485.73万户,比2004年新增531.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规模为32.45万户,比2004年新增20.7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42.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46.7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柜面替代率是38%、交易笔数的柜面替代率为22%,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为26%。[3]而很多中小机构,如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大多都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个人客户 规模 |
企业客户 规模 |
网上银行 交易额 |
电子银行 交易额 |
柜面 替代率 |
|
2005 |
1485.73万户 |
32.45万户 |
42.2万亿 |
46.7万亿 |
26% |
2004 |
972.23万户 |
11.70万户 |
34.0万亿 |
38.3万亿 |
|
表2.1:工商银行网络银行数据比较(数据整理自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
第二,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也很不均衡,市场需求是最终决定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网上支付、以及网上各类结算功能由于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发展特别迅速。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据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截至2004年11月末,该行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B2C交易额达到21.67亿元,交易笔数达到920.3万笔,B2B交易额达到28.89亿元,交易笔数达到1.2万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5]据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是目前国内较红火的C2C交易网站)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工商银行在该网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达到日均2万多笔。[6]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7]而如网上理财服务,由于分业经营、CA认证、安全问题、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服务和产品类别上与国外一流的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下图2.1是iResearch公司对部分网络银行客户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网民认为各网上银行最具特色的前三项服务”的统计结果。
2.1.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带来的便利,减少固定网点数量,降低经营成本,而用户却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网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与银行相连,享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大商业银行业务量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1~8月份,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28万亿元,电子银行业务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总业务量的25%[5];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对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2.1.2.1 社会信用环境限制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网上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中国的信用体系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网上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也迫使中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不高,海关、税务、交通等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都制约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2.1.2.2法律规则与现实的需求脱节问题
网上银行仍然是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而现行的法律又很难规范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利,网上资金转帐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资金就有可能不能正常支付,引发法律方面的纠纷,这些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规范。
2.1.2.3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付这些造成危害或危害较轻的网路犯罪的时候,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网上银行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2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2.1.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
我国网络银行的业务品种都是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创新能力略显不足。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个性化、人性化。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网上银行经理仁杰曾经对国内网络银行的产品有过相关的评论,他认为能够放到网上去的产品已经基本放上去了,但个性化服务不多,将来还要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2.2.2有很多待挖掘的业务潜力。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到现在还不超过10年,又很多业务潜力可以挖掘,例如小额支付。网络上许多小额的定购,如音乐下载、信息定购、天气预报的定购等,这个业务虽然单笔的交易额不大,但笔数相当惊人,其总量不可小觑。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客户都是通过选择移动支付等方式来实现,这是网络脱媒的一种现象,而手机运营商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收益。网络银行业务最容易打造规范化、标准化、自助化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是颇具个性化的交易和服务,一旦推出,只要有共性需求,也很容易标准化,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信息系统中共性部分的成本,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通过发行网上电子货币、利用手机银行或与运营商合作移动支付项目等方式来积极参与该业务中。
2.2.3.客户培育上还有所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面向大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面向大众客户等方式来支持,缺乏对全体员工的一般业务常识的普及、培训和应用,业务单元分解的太细,营销手段单一,因此发挥整体营销优势比较难落到实处,主动的客户培育还十分欠缺。
3我国网络银行与外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
加入WTO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面临同一个竞争环境。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两者的起点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外资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差距与问题,以提出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3.1外资网络银行业务现状
按照现代营销管理学的说法,欧美发达外资网络银行已步入了产品成长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网络银行业务已经逐步成为竞争的焦点,而且在快速发展中,已逐步为用户所熟悉和欢迎,需求扩大,形成了广阔的市场。
在欧美,网络银行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网络银行模式,其特点是没有任何实质分支机构,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以SFNB、netbank等为主要代表;另一种模式则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把网络银行作为传统银行发展的一个有机补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其中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富国银行、摩根银行等发展最为快捷。
目前,欧美网络银行推出的服务有以下几大特点:
1、产品丰富且普遍。强大完善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撑,大大增强了金融创新力度,网络银行的服务品种丰富,产品灵活、多样化,满足客户不同层次、更加具体、细微的需求;从过去的提供一般信息、账户报告,发展到今天的实际交易,如贷款申请、外汇交易等。
2、网上银行服务由于其在信息展现、数据下载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信息提供成为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交易查询、帐户余额查询、转帐和各类帐单支付、各类业务申请和投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