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银行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5189lw| 打印 | 关闭 ]

  4.3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注重安全防范

  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是网络银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网络银行业务的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结合,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进度,注重安全防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保障作用:

  1、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运营三性原则中的第一位,只有保证了安全,商业银行才谈得上盈利。防范风险需要从意识上加以重视,技术上有所保证,并从业务流程、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以确保对客户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而网络银行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更是以对客户的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为前提的,因此更要从技术角度保障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尽力杜绝安全隐患;

  2、核心账务系统的完善、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的整合、信息资料的共享、服务手段的多元化、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变等等,都是有赖于整个的银行系统的IT架构,从而实现了客户信息的集中、产品管理、服务渠道、流程管理的整合,最终实现“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

  3、加强自身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力争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成为真正的金融门户网站,个性鲜明、服务完善、界面友好、操作便利,从而抓住客户的眼球;注意通过网络银行业务调研、留言板、BBS等方式收集客户资料、行为习惯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挖掘客户需求,逐步完善充实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个性化服务提供相当的数据信息,为今后的客户关系营销做好基础工作,为管理决策做好关键支持;通过提供涉及第三方的服务和产品,完成作为看门人的银行到作为金融交易通路的银行的转换,真正成为“3A银行” ,从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4、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利用客户服务,对客户的建议、咨询、投诉等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客户损耗其对银行的期望值;

  5、客户的多样性金融需求,技术实现上的有力支持,政策上的共识都要求网络银行发展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技术合作,实现网银业务的互联互通。目前,由央行牵头、15家银行联合组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正在酝酿实行客户证书的跨行通用。中国银联的2.0业务和技术规范中也把网上银行的互联互通列入其中。

  6、加强与IT企业的技术合作,确保网络银行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得以保障;例如采用IP电话和视频技术建设视频银行,也就是利用视频电话或者监视器等实现客户和其个人银行顾问的联系和交流、业务的处理等。

  4.5建设学习型银行,培养高素质人才、改革激励机制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网络经济中,知识将凌驾于劳动力和资本等,成为事物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的要素。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的更新变化越来越快,时效性越来越短,而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变化快于外部变化,学习的速度快于变化的速度,企业惟一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国际金融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整体素质,注重自身学习和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真正建立起涵盖薪酬机制、晋升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等内容在内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 “发挥其才、位尽其行、培育其德”的人才战略,引进高级人才,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制和产品经理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推行员工职业化训练,学习、掌握、运用国际金融业“游戏规则”,树立和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经济素养等。

  结论

  目前,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必须意识到是机遇与风险并存,面临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奋起革新,积极变革,加快金融业网络信息建设,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网络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积极推进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锻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玛丽.J.克罗宁编著 《Banking and Finance on the Internet》2002年1月第一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2、建设银行网站www.ccb.cn 。

  3、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www.iresearch.com.cn。

  4、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5、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

  6、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8页。

  8、网上文摘《网上银行在香港》。

  9、贝政新等 《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 2000年12月第一版。

  10、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12、王昆 《网上理财最成功的两种模式》2000年6月 赛迪网。

  13、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14、禹刚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15、戴相龙 在2001年“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16、黎江 《追求管理与技术的双重跨越》 2005年3月30日,www.ccb.com.cn。

  17、Joe Peppard && Philip Rowland 《业务流程再造精要》2003年2月第二版 中信出版社。

  18、张素峰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学习时报 2003年8月1日。

  19、《每日商报》第307期,2003年7月19日。

  20、王薇《市场VS产品:用概念填补空白》 《经理人》2003年5月号。

  21、陈进 《电子银行的标准化战略》 《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12页。

  22、《外国网络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第7期》。

  23、蒋亮 《对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导刊 2004年12期 第25页。

  24、姜业庆《电子银行将成为中外银行对决焦点》2004年5月20日,摘自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25、汇丰数据处理给中资银行加压》 何保胜 《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6月19日

  26、李成:《境外网络银行技术风险监管》,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

  27、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28、戴相龙:《我国将出台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办法》,http://www.qk99.com.cn, 2001年。

  29、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30、李成,袁溥:《网络银行风险及其金融监管防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

  3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32、《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务实》,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3、禹刚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34、张民:《网上银行》,民族出版社,2001年。

  35、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6、李德升:《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及其防范策略》,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