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证券金融 > 正文阅读资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争论、冲击与反思

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争论、冲击与反思

[作者:胡志九 赵微微[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四、后黄金时代银行业高利润增长难以为继 
  与过往内外部环境相比,银行业高额利润增长的土壤已经发生变化,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将遭受多方面的冲击挑战,冲击既源于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又来自技术进步倒逼的金融业内外部的激烈竞争,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增长将难以为继。 
  (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换档下行,周期性的银行业将首当其冲 
  受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外需不振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难以保持以前的高位态势,最明显的莫过于GDP增速区间的换档下行,过去年均增长10%左右的高速档转换为7%以下的中高速档区间。经济低位运行在短期内将从规模及质量两个维度打破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态势。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模式正在慢慢改变,由投资驱动与外需驱动向仅依靠内需拉动转化,过去大规模投资所引致的信贷高额需求将有所下降,会拉低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银行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速度难免不出现同步下降之势;二是在下行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往往伴随企业的景气指数下降,将严重打击银行业扩大规模的信心,甚至可能造成惜贷,进一步降低银行规模扩张速度。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递进,中国市场化的体系和机制建设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需求会下降,进而对企业经营利润构成负面冲击,传统型的行业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少许朝阳行业会取得良好发展业绩,但在GDP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行业整体必然会遭受增速下行寒流的影响,产能过剩、出口增速下滑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压力。下行经济运行中过剩的产能将造成实体企业销售业绩下降、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延长及周转效率降低,导致信贷资产风险上升,严重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造成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企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盈利性必将受到下行压力。 
  (二)利率市场化框架已基本完成,传统依赖利差的盈利贡献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资源配置方式中,要素价格市场化是价格体系的基础,特别是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化体系建设和巩固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手段,利率非市场化将会扭曲经济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理顺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关系,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机率,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按着“先外币后本币,先长期后短期,先贷款后存款”的方式,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应有之义。自1996年6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开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随后利率市场化道路按照稳健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加以推进。2000年9月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2003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近年来先后于2013年8月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同业存单,2015年3月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的风险,到2015年6月推出大额可转化存单、扩大存款性金融公司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空间,再到2015年10月对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不再规定利率上浮区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将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在资金来源成本上升、资产类贷款业务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银行业的利差将收窄,过去以利息差为主要增长点的盈利增长模式将遭受严重冲击,势必会增加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国际经验表明,经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存贷款利差由1981-1985年的平均2.17%下降到1986-1990年的平均1.63%,日本的存贷利差由1984年的3.15%下降到1994年的2.33%。面对利率市场化造成市场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利润收窄利空影响,银行将按利率市场化推进程度调整其资产负债配置的结构,加大配置高风险资产的比例。银行风险偏好上升,会主动选择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的客户,银行业面临着在保持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约束下实现盈利最大化的最优策略选择。 
  (三)金融脱媒趋势惯性上升,无疑会挤占银行业市场份额 
  中国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双轮驱动有力促进资金融通慢慢绕过银行媒介通道,金融脱媒保持惯性上升趋势。继2004年成功推出中小板、2009年推出创业板后,近年来又加快中小企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建设步伐。战略新兴板、上海科技创新板等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平台建设正有序推进,资本市场覆盖面得到扩大,初步满足多数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的需求。截至2015年9月,中小板上市公司数已达76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达48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852家。IPO、配股、H股、定向增发、境外上市等多融资渠道逐渐规范,股票注册制的发行改革步伐越来越近,多头并举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效率。不断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可交换公司债券等新型金融工具,扩大债券市场规模。颁布实施《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备案管理办法》,加速企业债券发展进程。股债联动有力丰富融资品种,降低传统型的银行融资市场份额,提高直接融资占有率。根据社会融资规模的流量数据测算,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91.86%下降到2014年的59.36%。毫无疑问,银行在融资渠道中地位的下降和资本市场地位的上升将侵蚀银行利润。小贷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将加剧金融脱媒。以信托为例,2014年年末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13.98万亿元,较2013年年末的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28.14%,信托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子行业。 
  (四)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充满不确定性,银行业资产质量已被土地捆绑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重要保证。中国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实施住房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虽历经多轮调控,但房价总体的上升趋势使人们预期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迄今为止,投资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规模到底有多大,到底是否存在“泡沫”更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但可以给出肯定答案的是,没有永远上涨的房地产市场,无论是1985-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还是1997年前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其经济迅速崛起后,房地产市场最终都经历过深度的调整。中国现有的金融市场格局中无论是在信贷市场抑或是资本市场,最终抵押、质押的标的物都会涉及土地和房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住房按揭贷款、股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担保等转移风险的工具多以未来土地开发及土地增值为还款保障,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在某种程度已经被房地产市场所捆绑。房价上涨期间会掩盖各种矛盾,使各金融机构分享价格上行的收益,但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抑或产生严重的去泡沫,则潜在的信用风险将可能作为导火索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毋庸置疑,一旦风险爆发,银行业将首当其冲受到致命打击。特别是伴随汇率决定由“非市场”驱动机制逐步让位于“市场”驱动机制,人民币汇率将朝均衡汇率靠近。人民币难以像过去保持多年一贯的升值走势,外资及游资套利空间缩小,反应敏感的外资流出中国的可能性上升。这将加剧汇率波动程度,增加更多的外部市场不确定性。
     (五)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将对银行业经营造成全方位的冲击 
  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时代背景下,做大做强服务业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应有之举,互联网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将被给予优先发展地位。电子商务、物联网和在线消费模式的蒸蒸日上直接带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成果优势,使得金融交易更加便利。通过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取客户日常网上交易记录中蕴含的信息,有效掌握资金供需方的背景信息,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加工处理,降低金融产品供求对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和道德风险。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非常高,注册资本金规模上比成立普通有限责任公司高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高资本规模带来其组织机构、业务经营以服务大客户为主,以达到节省固定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互联网金融不受资金供需方量小的规模限制,设计的产品甚至为零门槛,造就金融产品更加大众化,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推动“普惠金融”,使过去不符合银行业服务领域的个人、企业能够享受到以前未有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与传统银行业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发展的新业态,具有灵活、高效、创新、便利、开放等鲜明特征,它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势必会对传统银行业产生压力,可以预测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和渐进的。银行业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辅之以结算、托管等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正在对银行业的存、贷、汇等业务形成全方面的冲击。在存款业务上,以余额表、招财宝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无疑会造成存款的搬家,成为银行扩大负债规模的掣肘;在贷款业务上,来源广泛的发起人设计成立P2P网贷、众筹、电商小贷等产品,凭借特色产品丰富的优势抢占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在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上,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各式各样支付工具同样瓜分银行业原有的蛋糕,减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创新业务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与传统银行出现并驾齐驱之势。银行业通过发起设立金融消费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如北京银行控股设立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湖北银行联合武商联集团、武商集团发起设立湖北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则利用其电台优势,积累消费客户流量,推出新型消费金融工具,如京东白条,毫无疑问会瓜分银行业消费金融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传统银行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不需要物理属性上的金融机构网点,使得银行营业网点的优势被削弱,业务经营网络化将是大势所趋,传统银行业依靠网点数量的优势将变为劣势。 
  五、关于银行业后续发展的前瞻反思 
  第一,银行业利润增长放缓对国民经济而言并非一件坏事,对银行业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析消除其利润高增长不利因素之中,更要立足于服务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首先,银行业生存的衣食父母是实体企业,实业兴,金融才能够兴。若实体企业经营不善,则银行业将难以独善其身。过分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将导致银行业高利润难以为继,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银行业利润过高有挤占实体经济之嫌,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其次,银行垄断格局的打破使社会福利增加,提高消费者剩余,增加消费者信心,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如今银行业利润增速下行是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的一种合理回归和补偿,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尽管从短期来看会对银行业造成负面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将来跨期为银行利润增长创造空间,补偿基期银行业的利润损失。最后,过往银行业凭借其垄断优势,在产品的定价上并没有实现充分竞争下的平均价格水平,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放宽银行业准入限制,抑制银行业过高收入,将引导银行业利润率向社会平均利润率靠近,有利于促进各行业收入在社会总分配格局中重新合理分配;允许发展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市场结构,加强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业的竞争合作,既能够促使金融业变革提升服务质量,又能够对接更多实体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竞争加剧使银行业利润率下降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实体企业生产效率。 
  第二,利率市场化后,利息差缩小将促进优秀企业更易获得资金,相反风险高企业资金成本上升,进一步发挥优势劣汰的市场淘汰机制,避免僵尸企业挤占宝贵的信贷资源。但与此同时要清晰的预期到,面对存款利率放开后资金来源成本的上升,银行存在推进资产证券化以提高资产周转效率的内在动力,用以冲销成本上升利润收窄的压力,加大高风险资产的容忍度,提高资产收益率。然而,推出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资产种类要结合交易对手的资质信用水平等实际,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条件的过度放松导致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正因为如此,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金融监管改革务必要同步推进,合理监管银行金融业务创新,降低忽视道德风险而一味追求利润增长所带来的信用风险,避免类似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中国重蹈覆辙。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能够充分预测利率调整对资产结构的动态影响,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互联网金融结合电子商务、移动网络实现金融业务的亲民化、便利化、平民化、细碎化,以更加优质的服务设计贴近客户的金融服务产品。互联网金融股权结构安排更加多元化,较少存在银行业国有资本预算软约束及内部人控制现象,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业务发展更加灵活。正是基于其良好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机构数量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尽管其会构成银行业发展负面冲击因素,但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银行业的掘墓人。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并不是没有缺点只有优点的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的平台风险不同小觑,利用平台从事资金诈骗、洗钱、赌博、违规吸纳资金等非法金融交易活动与互联网金融交织在一起,如何有效减少互联网金融衍生的跑路事件、法律纠纷、风险感染对监管者提出新的挑战。鉴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风险,强制性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持续的金融监管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新的观念、商业模式等金融新业态将倒逼银行业转型,迫使银行业在冲击的压力下改变陈旧落后的服务意识,最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银行业内反应迅速的银行将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而部分风险管理落后的银行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第四,外部环境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是不对称的,银行业产业组织结构将进行重新洗牌。互联网金融不需要依靠传统的营业网点,只需在电子网络中完成交易,能够全天24小时实现交易,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无疑将节省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吸引更多的资金与客户,有力促进互联网金融渗透到区域性银行的业务领地。区域性特征明显的银行摆脱不了其地理区域性的经营业务限制,对规模不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区域性特征明显的银行而言冲击程度将更大,甚至威胁其生存空间。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其可凭借后续加大投资追赶互联网金融以缩小差距。可以预期在竞争加剧的未来,不排除一些落后银行会出现破产的概率,存款保险制度是减少银行破产负面影响的基础,因此颁布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细则需要尽快列入监管机构的重点任务,以充分发挥保证存款人利益的宗旨。 
  展望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周期性影响不可避免,保持银行业利润平稳增长的路径仍需开拓。积极变革创新是银行业未来必要之举,需要前瞻性加大移动互联网研发投入,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力度。更新理念摒弃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业造成严重利空的观点,诺基亚轻易忽视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固步自封导致其被竞争对手超越并最终没落。任重道远,银行业更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完善组织结构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控制内部风险、完善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引入更多职业经理人加强人才队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