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证券金融 > 正文阅读资讯:当代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的四大矛盾分析

当代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的四大矛盾分析

[作者:李建昆 程恩富[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与经济危机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客观上要求,虚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如果虚拟经济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就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虚拟经济发展过度超前于实体经济,就会使经济运行风险不断积累,在金融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08年爆发的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就是金融自由化条件下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必然结果。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担保债务权证和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只能转移次级贷款等金融资产的风险,而不能消灭风险。这些金融资产的风险通过证券化链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甚至全球经济中不断延伸。一旦这些证券化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因违约而断裂,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整个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将受到全面冲击。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美联储在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持续上升不仅引起住房贷款利息率的上升和房价下跌,而且引起实行浮动利率的次级住房贷款的还款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大幅度上升。而违约率的上升不仅直接导致次级贷款及其金融衍生产品的相关金融机构出现倒闭或破产的浪潮,而且这些金融资产的信用评价等级进一步下降{11}。在这些金融创新活动没有受到金融当局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三、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 
  (一)按比例规律:社会再生产与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 
  社会再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都必须遵循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简称按比例规律)。这一规律要求,表现为人财物的社会总劳动要依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在社会再生产中,各种产出与社会需要在使用价值结构上必须保持动态的综合平衡,从而实现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以最小的劳动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各种产业和经济领域必须保持在结构上的平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12}。 
  按比例规律是社会再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主张放松国家经济调节与金融监管的新自由主义盛行,按比例规律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与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价值规律的内涵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所占比例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即同社会分配给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比例相适应;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在商品经济中,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是按比例规律的一种基本实现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1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供求关系、竞争和价格波动均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在商品经济中,生产部门内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的竞争引发商品交换价值即价值形式的自发波动。而这种波动成为反映商品供求平衡状况的信号,将引导商品生产者的投资领域与生产数量,从而自发地调节了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在使用价值结构的动态平衡。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产品的跌价和涨价才亲眼看到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么”{14}。
      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的自发性调节作用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的贯彻是通过商品价格的自发波动来实现的。商品价格的自发波动盲目地调节了商品生产者的局部利益,从而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竞争中获利较多的商品生产者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在竞争中获利较少甚至亏损的商品生产者就会面临生产萎缩甚至破产的困境。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的自发性调节作用表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已经包含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占支配地位,这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具有了现实基础。 
  私有剩余价值规律加剧了全社会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私有剩余价值规律的内涵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和分配,都服务于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的唯一目标,即赚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剩余价值不断资本化的资本积累过程中,全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一方面,私人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些失业大军失去了通过劳动获取收入的机会。另一方面,私人资本积累不断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趋势:占社会人口比例很低的少数私人资本所有者占有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占有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断下降。 
  (二)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与经济危机 
  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现实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制的消费,而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却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5}。 
  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投在生产上的资本的补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那些非生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用。”{16}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人剩余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的共同作用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占社会人口少数的私人资本所有者阶层占有大部分社会财富,而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所拥有的财富只占极少部分社会财富。财富与收入分配的这种两极分化趋势,直接导致对社会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马克思指出:“工人为自己生产的不是他织成的绸缎,不是他从金矿里开采出的黄金,也不是他盖起的高楼大厦。他为自己生产的是工资,而绸缎、黄金、高楼大厦对于他都变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也许是变成棉布上衣,变成铜币,变成某处地窖的住所了”{17}。 
  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旨在寅吃卯粮的大众消费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而且加大经济运行的整体风险。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2007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从37.58%逐渐上升至41.64%。而最低收入组(20%)的收入份额从5.41%下降至4.63%,最低收入组(10%)的收入份额从1.79%下降至1.24%;最高收入组(20%)的收入份额从43.06%上升至46.65%,最高收入组(10%)的收入份额从26.68%上升至30.55%{18}。为了缓解生产无限扩张趋势与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美国金融垄断资本致力于发展旨在寅吃卯粮的消费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从而促进普通居民举债消费。而这种“债务经济模式”所包含的虚假需求泡沫一旦遇到利息率上升等经济事件,就会因债务违约而全面破灭。由此引发的金融支付危机与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 
  四、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调节领域的具体表现。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9} 
  (一)国家调节规律:在受国家调节的国民经济中实现按比例规律的重要方式 
  在受国家调节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中,国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规律)是按比例规律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20}。马克思认为,在以共同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中,“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21}。但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家的存在,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划和综合调节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运动客观上要求,受国家调节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必须遵循国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规律)。这一规律的内涵是: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劝导等国家政权手段,自觉利用社会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发展态势,预先制定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并科学合理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分配。可见,国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规律)的内涵包含如下要点: 
  1. 只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进行整体上的规划和调节,社会化大生产才能比较平稳地实现按比例规律。国家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规划与调节,能够矫正价值规律的盲目性自发作用,从而有效缓解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在使用价值结构上的不平衡状况。正如马克思所科学预言的:“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22}
      2.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客观规律,是国家有效规划和调节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以经济规律系统、自然发展规律系统、社会发展规律系统、科技发展规律系统等的科学认知,对于国家规划和调节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家规划和调节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这些科学认知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实践的实时状况做出及时、科学、有效的规划与调节,从而达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3. 国家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与调节是由调节目标、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等三部分构成的有机系统。国家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与调节首先需要规划和制定科学的调节目标,并以合理的调节机制为依据,综合运用有效的调节手段来实现调节目标。因此,调节目标、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与经济危机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在私人资本所有者的个别企业内部,商品生产具有较高程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泛滥,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商品生产缺乏有效的协作与配合。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容易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工厂内部的生产的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同存在于它之旁并凌驾于它之上的社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家自己也由于资本的猛烈积聚而感觉到这一事实,这种积聚是在危机期间通过许多大资本家和更多的小资本家的破产实现的。”{23} 
  2008年爆发的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思想流派的政策主张长期付诸实施的必然结果。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在长期,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使一国实际就业率趋向于与由该国技术水平、文化风俗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相等(即实现按比例规律),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规划和调节对于实现自然就业率是无效的{2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凯恩斯主义对滞胀问题的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主张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新自由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关于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主张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使经济摆脱滞胀状态,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新自由主义对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总体上的自由放任,以及对国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规律)的漠视,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突出、贫富两极分化、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等严重的消极后果{25}。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陆续通过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1995 年金融服务竞争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金融服务管制放松法案》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法案,都放松了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规制。由于金融监管与规制的放松甚至缺位,次级贷款及其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经济运行的整体风险不断积累{26}。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巨大规模和场外交易方式通过风险链条将基础产品的风险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传递给全球金融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复杂化。而以功能为基础的分业监管以及以主权为基础的分割监管却难以应对全球性的市场失灵和系统性风险。因此,美国金融领域的自由化与总体无政府状态,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进一步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从商品生产以世界市场的范围来进行之后,按私人打算进行生产的单个生产者同他们为之生产、却对其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或多或少是不了解的市场之间的平衡,是靠世界市场的风暴、靠商业危机来实现的”{27}。可见,在国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规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危机客观上成为按比例规律的实现方式。 
  五、结语 
  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深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主要表现为:从微观主体分析,私有股权分散化企业中经理人局部利益与企业整体风险之间存在矛盾;从结构比例分析,各种经济结构和比例失调,尤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矛盾;从分配消费分析,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存在矛盾;从经济调节分析,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存在矛盾,这四大具体矛盾导致市场调节失灵、政府调节失灵和道德调节失灵。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各种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运动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地周期性生成。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