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融危机背景下股市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摘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对虚拟经济也产生了影响。在中国资本市场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有必要承担起推动 市场发展的责任,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在政府培育和市场自由之间、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股市宏观调控应区分不同的市场风险,留给市 场更多自主空间,在必要的时候选择适当的调控工具,积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关键词:股市;宏观调控;金融危机
一、我国A股市场及其调控的现状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全球和 中国的实体经济有回暖的迹象,但中国实体经济的完全恢复也许要等到 2010年之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高明而又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不仅仅挽救了A 股走出深渊,也让自身因出口重创的经济走出泥潭,更因此而引发了一 系列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其意义是深远的。2009以来,以胡锦涛主席、 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屡屡在不同场合重申国家宏观调 控的基调和立场--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中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此定格.
与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 着股份制改革的探索和试点才应运而生,各方面的制度不尽完善。在金 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个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的扶持规划, 直接影响A股市场的国有股转持社保、创业板的推出以及汇金未来一 年继续增持三大银行股等重磅制度建设和措施的推行,决定了中国股市 已经进入长期底部区域。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在接受人民日报的 采访时指出:\"股市的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发展过快过热,形成泡沫;二 是发展过慢,持续低迷,形成过冷。我认为,这两者都要防,但尤其要防 止大起大落,持续低迷。\"①为维护股市在金融危机中持续稳定发展,维 护投资者的信心,乃至最终发展壮大本国的资本市场,并能在未来世界 金融领域的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对股市应如何正确进行调控成为 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论证 在关于政府是否应当对股市进行调控,以及怎样调控的问题上,一 直是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各方有着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一是,股市是股民之间博弈和投 资者之间竞争的舞台,股票投资类似于一般市场交易行为,遵循交易自 愿、公平的原则,纯市场化、自由化。政府可以不干预,完全由市场机制 运作,根本无需国家宏观调控。的确,股票市场是市场的一种,但是,其 亦存在市场所具有的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结果不确定性等缺陷。股市 是一个有摩擦的市场,希勒等人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的波动往往 超过了基本因素能解释的幅度。当股价由于各种原因偏离真正均衡价 格时,政府需要介入干预价格的形成。②因此,股市宏观调控有利于平 缓股价过分的波动。另外,市场的缺陷使得股市中的资金供求不平衡, 引起股市波动,并影响到资金总量及宏观结构上的不均衡,引起国民经 济的不稳定。股市宏观调控也有助于减轻股市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力。事实上,美国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的半年,美国也采取了救市政策: 从布什、鲍尔森,到奥巴马、盖特纳都在财政救市上花了很大力气;美联 储定向宽松购买美国国债,救助银行等货币政策也发挥了作用,美国经 济开始出现止跌迹象.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二是,政府易遭受信任危机,导 致政策失效。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于l977年发表 的论文《规则胜于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文中提出了动态宏 观经济政策中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政府经常会发现\"初始制定的最 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是最优的\",也就是出现了时间一致性的问 题。原因在于,政府决策是在和有预期理性的经济人在进行博弈。③经济个体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遵守政府公布的决策,当其决定影 响到政府实施决策时,政府就会由于最优化选择而进行调整,不予履行 先前的承诺,使公信力受到损失。因此有人就提出,与其这样,政府还不 如不公布决策,引用到股市宏观调控上来,就是政府还不如不制定股市 宏观调控措施。④其实这就是政府失灵的另一种表现,但是因噎废食是 不可取的,政府失灵并不是政府不需要干预的论证理由。正如市场亦会 失灵,但并不能推论出市场机制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相反,当一个 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无法对抗金融海啸的肆虐的时候,政 府不出手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三是,政府干预股市扰乱了市场 的正常预期,使市场陡然增加了不确定性,市场的一致性预期更加难以 建立。其实,股市调控是着眼于股市运行的周期性,应对股市非正常的 暴涨暴跌,以保证股市运行的稳定。因此,适当的股市宏观调控,而不是 对股市进行全面管制,对于股市的健康、有序、稳定运行是有益的。另 外,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出现的新 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可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资源在股市中的摩擦内耗,加快股市走向成 熟.
\"有人认为政府不能救市,不该救市,也救不了市;有人把政府出台 政策称之为\'政策市\'加以排斥。这些都反映了对政策在发展市场的作用 上认识不足或有偏差。\"⑤当然股市不是担任\"管家婆\"的角色,事无巨 细都进行调控。股市宏观调控除了宽度,还要掌握力度,过犹不及,防止 市场消化不良,受到另一层的冲击.
三、金融危机下股市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 从中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实践来看,各国由于经济周期、政策周 期和股市周期的不断变化,呈现出市场自由主义政策和国家干预主义政 策交替使用、交替失灵的特征。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制度基础不同,我们 不能再一味将西方理论奉为圭臬。因此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宏观调控是 合理且必要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 还需要技巧。现实的选择应是在政府培育和市场自由之间、公平与效率 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进行适度而有效的调控.
(一)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相统一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手段,可以通过供求、价格等机制 的作用自动地调节股市。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能通过市场解 决的问题就应交给市场。但是一定不能忽视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市场 经济还不够完善,证券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市场体系的建设本身需 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完成。因此,适当的政策引导和调控能起到规范 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使市场机制能扬长避短。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美国 等西方国家都采取了大量的救市行动.
(二)区分对待不同的风险 要实现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大力发展市场与防范市场 风险的关系。股市中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证券发生影响的风险⑥,应由各个 市场参与者自己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包括投资策略、资产组合等, 由这些风险引致的损失也应由他们各自承担。系统性风险由整体政治、 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⑦,不能通过分散投资 予以消除,所以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替示、预替等方式告知市场参与者,还 需要建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三)恰当选用调控工具 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财政政策工具,另一类 是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调控依靠税收工具来实现,主要的工具有资本利 得税和股票交易印花税。资本利得税的开设和调整一般需要通过立法 机构批准,因而该税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新兴股票市
关键词:股市;宏观调控;金融危机
一、我国A股市场及其调控的现状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全球和 中国的实体经济有回暖的迹象,但中国实体经济的完全恢复也许要等到 2010年之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高明而又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不仅仅挽救了A 股走出深渊,也让自身因出口重创的经济走出泥潭,更因此而引发了一 系列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其意义是深远的。2009以来,以胡锦涛主席、 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屡屡在不同场合重申国家宏观调 控的基调和立场--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中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此定格.
与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 着股份制改革的探索和试点才应运而生,各方面的制度不尽完善。在金 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个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的扶持规划, 直接影响A股市场的国有股转持社保、创业板的推出以及汇金未来一 年继续增持三大银行股等重磅制度建设和措施的推行,决定了中国股市 已经进入长期底部区域。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在接受人民日报的 采访时指出:\"股市的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发展过快过热,形成泡沫;二 是发展过慢,持续低迷,形成过冷。我认为,这两者都要防,但尤其要防 止大起大落,持续低迷。\"①为维护股市在金融危机中持续稳定发展,维 护投资者的信心,乃至最终发展壮大本国的资本市场,并能在未来世界 金融领域的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对股市应如何正确进行调控成为 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论证 在关于政府是否应当对股市进行调控,以及怎样调控的问题上,一 直是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各方有着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一是,股市是股民之间博弈和投 资者之间竞争的舞台,股票投资类似于一般市场交易行为,遵循交易自 愿、公平的原则,纯市场化、自由化。政府可以不干预,完全由市场机制 运作,根本无需国家宏观调控。的确,股票市场是市场的一种,但是,其 亦存在市场所具有的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结果不确定性等缺陷。股市 是一个有摩擦的市场,希勒等人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的波动往往 超过了基本因素能解释的幅度。当股价由于各种原因偏离真正均衡价 格时,政府需要介入干预价格的形成。②因此,股市宏观调控有利于平 缓股价过分的波动。另外,市场的缺陷使得股市中的资金供求不平衡, 引起股市波动,并影响到资金总量及宏观结构上的不均衡,引起国民经 济的不稳定。股市宏观调控也有助于减轻股市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力。事实上,美国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的半年,美国也采取了救市政策: 从布什、鲍尔森,到奥巴马、盖特纳都在财政救市上花了很大力气;美联 储定向宽松购买美国国债,救助银行等货币政策也发挥了作用,美国经 济开始出现止跌迹象.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二是,政府易遭受信任危机,导 致政策失效。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于l977年发表 的论文《规则胜于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文中提出了动态宏 观经济政策中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政府经常会发现\"初始制定的最 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是最优的\",也就是出现了时间一致性的问 题。原因在于,政府决策是在和有预期理性的经济人在进行博弈。③经济个体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遵守政府公布的决策,当其决定影 响到政府实施决策时,政府就会由于最优化选择而进行调整,不予履行 先前的承诺,使公信力受到损失。因此有人就提出,与其这样,政府还不 如不公布决策,引用到股市宏观调控上来,就是政府还不如不制定股市 宏观调控措施。④其实这就是政府失灵的另一种表现,但是因噎废食是 不可取的,政府失灵并不是政府不需要干预的论证理由。正如市场亦会 失灵,但并不能推论出市场机制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相反,当一个 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无法对抗金融海啸的肆虐的时候,政 府不出手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反对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理由之三是,政府干预股市扰乱了市场 的正常预期,使市场陡然增加了不确定性,市场的一致性预期更加难以 建立。其实,股市调控是着眼于股市运行的周期性,应对股市非正常的 暴涨暴跌,以保证股市运行的稳定。因此,适当的股市宏观调控,而不是 对股市进行全面管制,对于股市的健康、有序、稳定运行是有益的。另 外,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出现的新 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可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资源在股市中的摩擦内耗,加快股市走向成 熟.
\"有人认为政府不能救市,不该救市,也救不了市;有人把政府出台 政策称之为\'政策市\'加以排斥。这些都反映了对政策在发展市场的作用 上认识不足或有偏差。\"⑤当然股市不是担任\"管家婆\"的角色,事无巨 细都进行调控。股市宏观调控除了宽度,还要掌握力度,过犹不及,防止 市场消化不良,受到另一层的冲击.
三、金融危机下股市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 从中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实践来看,各国由于经济周期、政策周 期和股市周期的不断变化,呈现出市场自由主义政策和国家干预主义政 策交替使用、交替失灵的特征。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制度基础不同,我们 不能再一味将西方理论奉为圭臬。因此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宏观调控是 合理且必要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 还需要技巧。现实的选择应是在政府培育和市场自由之间、公平与效率 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进行适度而有效的调控.
(一)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相统一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手段,可以通过供求、价格等机制 的作用自动地调节股市。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能通过市场解 决的问题就应交给市场。但是一定不能忽视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市场 经济还不够完善,证券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市场体系的建设本身需 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完成。因此,适当的政策引导和调控能起到规范 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使市场机制能扬长避短。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美国 等西方国家都采取了大量的救市行动.
(二)区分对待不同的风险 要实现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大力发展市场与防范市场 风险的关系。股市中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证券发生影响的风险⑥,应由各个 市场参与者自己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包括投资策略、资产组合等, 由这些风险引致的损失也应由他们各自承担。系统性风险由整体政治、 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⑦,不能通过分散投资 予以消除,所以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替示、预替等方式告知市场参与者,还 需要建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三)恰当选用调控工具 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财政政策工具,另一类 是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调控依靠税收工具来实现,主要的工具有资本利 得税和股票交易印花税。资本利得税的开设和调整一般需要通过立法 机构批准,因而该税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新兴股票市
Tags:
上一篇:浅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制度稳定性下一篇:基于中国证券业的CAPM模型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