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警示
识不足,金融机构在对次级贷款和管理方面显得过于乐观。其中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次级贷款的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2006年,美国次按房屋按揭贷款平均比率竞高达94%。有的按揭贷款的发放竟然免除首付款,有的按揭依据的竟然是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的收入,还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总房价。
(三)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次级贷款的风险重视不够,纵容甚至默许一些违背稳健经营原则的事情出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来对其进行管理,与此有关的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十分健全。事实上,不仅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往往会带来相应的出乎管理者意外的金融风险,即使是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衍生产品在交易管理上,也可能存在管理的漏洞。巴林银行倒闭案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最近的典型案例还有法国的兴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2008年1月曝出丑闻,一名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
(四)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美国本土的商业银行感受到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他国家的银行同样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成为了每一家银行所必须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的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这就使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进行“过度”的创新,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监管当局的管理不力
创新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不仅对金融工程师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来说也是一件新生事物,因而对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也就不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管理当局难免会顾此失彼。另外,政治对金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美国国会的部分核心成员收取了次按贷款提供者的大量捐款,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倾向于次按市场。这为次贷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启示
(一)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法国兴业银行和投行业务首席执行官马斯蒂尔表示,如果公司的证券系统更好,那么49亿欧元的欺诈交易本可以避免。这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次的次贷危机中,虽然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但也反映出整个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完善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中行香港资金交易室经理及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均已离职或更换岗位,外界推测他们的离职是否与次贷损失有关。另外,中行已经单独成立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以集思广益,减少投资决策失误。
(二)严格控制创新型衍生证券的投资规模
由于创新型证券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一时很难以完全了解,对创新性衍生证券的投资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创新型证券的投资规模。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发生损失也不会是致命性的。控制投资规模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
(三)加强对创新性业务的研究
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各银行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这也就是说,创新性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性业务(如衍生证券等)的复杂性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只有深入了解了其特性,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投资策略。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涉及到更多的制度、文化和金融产品的差异,对需要投资的目标证券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积极培养海外金融投资人才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曾表示,我们确实经验不足,有很多方面待改进,最迫切的是人才。在海外投资方面,现在中资银行既缺乏可信赖的专业人才,又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培养海外金融投资人才可从多个层面来进行。比如从引进具有国际投资经验的海外人才,与国外机构合作培养。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对相应的职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的选拔、培训和提升机制,使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陈竹,王长勇,张宇哲、张环宇.次贷危机不见底[J].财经,2008(3).
[2] 于宁,温秀,徐可.中资银行次贷洗礼(EB/OL) http://www.caijing.com.cn/ todayspecx/finance /2008-02-03/47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