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电力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风电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试析风电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陶海英[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风电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1.实训师资建设
  制订中长期的风电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首先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风电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风电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中,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其执教能力。
  2.实训教材建设
  可以选定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编委会编写的《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和宋海辉主编的《风力发电技术与工程》(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为一般教材。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建设。需要根据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地编写相应的培训教材。教材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增加一定的实物,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
  3.实训硬件设施建设
  工程实训课程要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针对区域性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是完全必要的。除校外实训基地外,建立模拟(或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的Flash动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灵活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课程建设,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际或者虚拟的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大实训力度,保障实训质量,使学生在逼真的电力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
  5.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项目一:风电机组的安装。
  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项目二: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
  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项目三: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
  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项目四: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6.实训管理体系建设
  探索风电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建立涵盖基础性实训、综合设计性实训的风电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工程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工具的使用、工艺接线教学模块的实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内容的基础工艺,讲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工程专业理念,逐步建立风电工程的技能概念。
  (2)基本实践训练。在学生完成基本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参与具有风电生产背景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事故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3)综合创新训练。在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或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鼓励他们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训中心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完成实际风电机组的设计、制作、调试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结束语

  风电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风电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为先导,遵循风电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按照风电工程实践教育的大框架和现代工程训练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风电工程技术人才服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