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智能群控节能系统改造与设计
2.1 改造设计方案
该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生产的,系统中的设备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并且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对系统改造的目标为:(1)构建出统一监控管理系统;(2)新系统要和原有系统良好兼容并且能够自主切换;(3)节能率要大于等于百分之三十。
具体的改造思路:空调系统同时拥有群控与单控功能,单控功能适用于原有的设备,群控功能适用于改造之后的设备。这两套设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假如其中一种功能的控制柜发生故障,可以及时切换到另一种功能的控制柜,从而可以有效保证中央空调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在老式的系统中合理置入电能电动阀门与温度传感设备,将老式的机械按键改造成触摸屏幕,使新系统可以对冷却泵与冷冻管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PLC信号实现电动阀的自动开关,并且使系统能够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人性化的自动调整用户室内温度。系统中置入的温度传感设备收集到的温度数据为负荷末端信息,所以系统能够通过对变频设备频率的控制,调整冷却泵以及冷冻泵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对水流量以及室内温度的调节,同时不会使用户感受到过热或者太冷,实现节电的目的。
2.2 控制策略
该控制系统由CPU226、触摸屏、温度采集模块、水泵机组、变频器、电动阀组等部分组成。在主机的冷冻和冷却进出水位置分别放置温度传感设备,水温的实时监测数据会反馈到触摸屏上。CPU226通过对水温信号的分析,得到系统实际负载情况,进而通过变频设备改变冷却泵与冷冻泵的转动速度,最终改变循环水的热交换速度,将温度控制在预定的数值上。当处于秋冬季节或者中央空调的用户非常少时,CPU226能够产生信号使中间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使2号主机的冷冻与冷却进出水电动阀进入关闭状态,2号主机也随着进入关闭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只要1号主机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就可以独立的达到所有用户的要求,这样就大量的节约了电能。另外,控制系统中的一键按钮可以通过中间继电器一键开关冷却泵、冷冻泵、风机等设备,实现设备开启和关闭的智能化,避免原来系统中需要一个一个开关设备耗费大量人力的状况。
冷却水中温度传感设备采集的数据表明了主机进行热交换的状况;冷冻水中温度传感设备采集的数据能够清晰的反映系统从房间中抽离热量的情况。一般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受到的温度信息数据当成系统开展相应调控的依据。通过整定,我们在案例中把37摄氏度设置为冷却水的最终出水温度,把15摄氏度设置成冷冻水最终的回水温度。在中央空调系统初始启动的阶段,使冷却变频设备在50Hz工频状态下运转25分钟,之后再40Hz的状态下运转1分钟,最后转入自动调节阶段;冷冻变频设备的参数设定为P=1,积分参数设定为I=5,微分参数设定为D=0,直接转入自动调节阶段。系统可以通过对传感设备采集数据的分析,调整变频设备的频率,实时地调整用户室内温度,使用户试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 改造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
改造之后的系统拥有三台冷却泵和三台冷冻泵,其中两台处于运行状态,一台处于备用状态,冷却泵的功率为18kW,冷冻泵的功率为15kW。本案例该种中央空调系统运转的功率时间特性数据在表2以及表3中分别显示。
考虑到不同的季节空调的时间使用量有很大差别,文章对7月份中央空调的实际运转状况进行研究。7月份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6小时,按照老式的系统进行计算,得出原来的用电量Q原=396千瓦时;通过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改造后冷却泵的用电量Q冷却泵=64.84千瓦时;通过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改造后冷冻泵的用电量Q冷冻泵=59.88千瓦时;系统的总用电量为Q改造总=249.44千瓦时;日节电量Q节电量=146.56千瓦时;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节电率B=Q节电量/Q原*100%=37.%。
4 结束语
随着中央空调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的日益广泛,老式中央空调系统耗能高与现代节能降耗的环保理念冲突日益明显。文章通过对老式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改造,运用温度传感设备进行温度的实时采集,进而使冷却泵和冷冻泵的运转速度能够根据用户的负荷进行合理调整;运用人机交互技术使系统具备一键式智能调控功能。最终改造形成智能节能的中央空调智能群控系统,使中央空调可以依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自动调整水泵的运转速度,从而在保证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用电量,同时减少了系统噪音。对该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运行平稳,达到了预定的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廖金宝,刘甫,孙帅帅,等.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的全局优化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6).
[2]徐凤平,严良文,李文,等.中央空调水系统变频节能改造分析与实践[J].自动化仪表,2011(9).
[3]温志英,黄冠明,毕南楠,等.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2).
[4]耿永军,周军,常立伟,等.空调节能经济运行管理分析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2(12).
[5]汪林飞,陈均云,卢怀玉.中央空调节能质量的能效测试[J].科技展望,2016(16).
[6]李俊.中央空调系统与多联分体中央空调选用方案比较[J].大众科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