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考古出土文物所见燕国地名考
部,辽宁省南部及内蒙古南境。但传世文献记载的战国燕地名较少,目前依据文献资料可考者仅有“涿、方城、鄚、易”等不多的几个。上文已述,根据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的古玺、青铜器、陶文等等文物材料及其铭文考证,目前可确知的燕国地名,具体地望可考者十七个:文安、涿、柳城、方城、夏屋、襄平、安平、阳安、狗泽、渔阳、泉州、洵城、容城、徐无、鄚、下落、安次;地望不详者六个:闵阳、枝堙、武平、平阴、日庚、单佑。当然,就燕国之疆域而言,其地方行政单位的数量远远不止此数,但因资料欠缺,其他地名目前无考。
战国时期各国设置的郡县,文献史料多有缺漏,有关燕国地名的记载数量很少,更是难窥其详。本文根据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文物上的铭文补充了二十多个地名,或可稍补这方面的缺佚,同时也为研究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地名沿革和郡县制变化提供参考资料。事实上,战国时期燕国的地名绝大多数都为秦汉郡县所继承,并为秦汉出土文物所证实,如天津市宝坻县秦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泉州丞印”印范,再如西安市相家巷出土的带有“徐无丞印”字样的秦代封泥,二者表明《汉志》中泉州和徐无等县的设置都可以提前至战国时期。此外,《汉书·地理志》中燕地的郡县名称在战国时期也多已出现,且名称并未改变,如文安、涿、柳城、方城、襄平、安平、渔阳、泉州、洵城、容城、徐无、鄣、下落、安次等等,这些过去均被认为是汉代所设置的县,现在都可以上推至战国时期,由此可补史料之缺憾。那些地望不详的燕国地名,在《汉书·地理志》中亦不见记载,估计应该是被裁撤省并了。
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地方一级行政设置应为“县”。比如《战国策·秦策五》:“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但是,从考古出土文物等实物材料来看,燕国的地方行政设置并不称“县”,而是称“都”,“都”就相当于县一级行政单位。例如前述战国时期燕系官印中大量存在有“都”字的官印,就是明显的证据;出土的燕国器物上的陶文和青铜器铭文中地名后多有“都”字也是实证,如陶文“容城都口左”、“余无都瑞”、兵器铭文“泉州都□”等等。三者互证,说明战国时期燕国地方行政单位的名称应为“都”,而非“县”。此说可纠文献记载之误。
张传玺先生在考证秦代北京地区的郡、县、关时,认为《史记·绛侯周勃列传》所载“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复击破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一县”这段文字中的“浑都
Tags:
上一篇:论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及加强管理措施下一篇:宇宙的本原——程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