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57年改建后,北京已形成控制面积四万平方公里的主干控制网及加密了一些地区的三等三角点。
1.3 1963年的第二次改建
1958年由于要修建地下铁道,国家在北京地区布设了46个点的高精度控制网,多数为高钢标,而1950年中心区主干网大部分觇标腐朽,标石也有损坏,更由于高楼耸立,彼此多不通视,失去控制意义,因此决定再次改建北京控制网。改建的要点:
(1)将西局三角点设为起算点,其值用国家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高斯坐标值反算经纬度。起算方位选用崔村~老山的大地方位角为起始方位。
(2)投影由兰勃切圆锥投影改为高斯任意带投影,地球原子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原子。同时为了避免坐标值出现负数,再次对x、Y轴增加了附加值。
(3)对地铁网未平差,而直接采用了该网的平差值,然后反投影到球面变成球面方向值,求出球面边长后,依史赖伯公式计算各点的大地坐标。
1.4 1973年的第三次调整
1966年3月8日及22日,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为了监视北京地壳活动,研究地壳的水平运动,以达到地震预报的目的,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地区布设了大面积的地震三角网,施测精度高,达到国家一等三角的精度。
而北京市1963年改建后的控制网,中心网利用地铁网精度很高,而外围网锁之间仍存在着矛盾,有的点由网锁之间推算坐标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对北京控制网进一步调整又一次提上日程。此次改算的方法是以改建的地铁网为首级控制,对于网的西部、东南部两网有重叠的点,则保持地铁网点改选联测有关的地震网点,用T3型经纬仪测15个测回。
至此,北京市具有合于国家规范的三角网,可控制约28000平方公里。
2水准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水准测量是城市各项建设事业——地上的和地下的——的基础,是提供研究地壳形变的可靠资料,是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北京市水准网的建立同样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1 1950年建立近郊区水准网
1950年与建立三角网的同时,北京建立了近郊区水准网,以满足都市建设及地形测量的需要。共布设了甲种水准点96点,组成8个环线,并在甲种点环线以内及西部环线以外布设乙种点73点。甲种点依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乙种点附合于甲种点,误差按距离为比例予以配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