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地区基础选型实例分析
场地大部分地段石灰岩埋藏较深,承载力高,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考虑采用CFG 桩地基处理,利用现有的桩孔浇筑素砼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CFG 桩),经设计验算后再视情况增加桩数量,以灰岩⑤作为CFG 桩桩端持力层,基础采用整体筏板基础。根据施工勘察报告,CFG 桩设计参数详见表1。经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桩体材料:人工挖孔桩增强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CFG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CFG 桩和基础底面之间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沙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夯填度不大于0.9, 垫层厚度,500 直径桩下250mm,1200 直径及800 直径桩下500mm,褥垫层每侧宽出基础外轮廓500mm。桩体平面布置见图1,基础大样示意图见图2。
3.2 桩基检测
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应对工程桩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含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检测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动测法进行,检测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 根。
单桩承载力检测采用静载法进行, 要求CFG 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1050KN,φ1200 桩径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1500KN,φ800 桩径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750KN。检测数量可通过抽查进行,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 根。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静载法进行,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500KPa,对桩间土(粉质黏土层)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要求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每个单体工程的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试验数量不少于3 点。(见图1)
3.3 基础型式
本工程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基础与独立柱基,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筏板厚1800mm,用原有人工挖孔桩作为复合地基处理增强体,并增设长螺旋CFG 桩进行地基处理,处理过后地基承载力fak=500kpa。
基础平面布置见图3, 图中筏板(FB1)的通长钢筋未标注, 配筋均为双层双向25@150 通长布置,原位标注为局部附加短筋。除注明外,图中筏板附加短筋均为局部附加底筋, 附加短筋中注明(顶), 表示该短筋为筏板上部附加短筋,局部附加短筋与原有筏板钢筋交错布置。筏板钢筋上下两层之间应设支撑钢筋 16,间距@1500,梅花形布置。( 见图3)
结语:
本工程场地条件较为复杂,溶洞发育,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发现半边岩半边土、夹层等现象,导致人工挖孔桩无法继续施工,但大部分人工挖孔桩已经成孔,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把已经成孔的桩做成CFG 增强体,承载力不足部分再增加CFG 小桩,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