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RC构架之补强的探讨
3.2 R-LFWH试体以R.C.增设翼墙补强
1.裂缝分布之评估比较:补强前LFWH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破坏模式均与LFWH试体类同;而补强后R-LFWH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较R-LFWL试体集中于墙角,致窗台墙两端交角混凝土严重爆裂剥落。破坏行为由墙角35 斜向贯穿左右柱体,形成塑铰,属于翼墙剪力破坏。
2.消散能量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LFWH试体之迟滞回圈相较于补强前LFWH试体饱满,其消散能量提升为1.95倍,显现消能能力较佳。
3.强度与变形能力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LFWH试体之翼墙与梁、柱连结一体,能够提供有效的抗剪强度,耐震强度性能提升为1.96倍,在其强度达尖峰值之后,衰减速度较之补强前LFWH试体为慢。韧性比提升为1.53倍,而变形能力反降为0.83倍,属于强度抵抗型补强。
以R.C.增设翼墙有无切割隔离缝补强效果之差异含整片窗台矮墙构架以R.C.增设翼墙有无切割隔离缝补强措施,在耐震强度、变形能力及消能能力等耐震性能,有切割隔离缝补强措施较佳,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推广。
四、养老院厕所含墙开整片高窗之构架
4.1 R-HFWL试体以钢钣围封极短柱补强
1.裂缝分布之评估比较:补强前HFWL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主要集中于柱与墙顶交接处,呈交叉X型分布,属极短柱剪力破坏;而补强后R-HFWL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布满墙体与左右两柱,墙体从中央逐次生长正反向42 斜向裂缝各计5道、左右两柱中段均布水平走向裂缝各计4道。破坏行为由该锚锭墙端混凝土挤碎、水平筋剪断,进而由墙顶中央处向下沿左右两端42 斜向裂缝贯穿左右柱体,形成塑铰,其破坏模式已补强至不致有脆性之柱剪力破坏。
2.消散能量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HFWL试体之迟滞回圈相较于补强前HFWL试体饱满,其消散能量大大提升为13.77倍,显现消能能力较佳。
3.强度与变形能力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HFWL试体,由于极短柱围封钢钣,如同将开口左右缩小,形同开孔剪力墙,因此提供极强的抗剪力,不但耐震强度性能提升为2.74倍,韧性比与变形能力亦分别提升为1.22倍、4.64倍,属强度与韧性抵抗型补强。
4.2 R-HFWH试体以R.C.增设翼墙补强
1.裂缝分布之评估比较:补强前HFWH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破坏模式均与HFWL试体类同;而补强后R-HFWH试体试验产生的裂缝部份集中于墙角,为沿墙开口左右下端交角45 走向;部份密集于翼墙,为交叉X型;部份分布于左右柱中段,为略斜走向。破坏行为由左右墙角向下45 斜向裂缝贯穿柱体,形成塑铰,其破坏模式已补强至弯剪破坏。
2.消散能量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HFWH试体之迟滞回圈相较于补强前HFWH试体饱满,其消散能量提升为2.83倍,显现消能能力较佳。
3.强度与变形能力之评估比较:补强后R-HFWH试体之翼墙与梁、柱连结一体,能够提供有效抗剪强度,耐震强度性能提升为1.87倍,其强度达尖峰值之后,衰减速度较补强前HFWH试体为慢。韧性比提升为1.38倍,变形能力反降为0.66倍,属强度抵抗型补强。
以R.C.增设翼墙或以钢钣围封极短柱补强效果之差异含墙开整片高窗构架以钢钣围封极短柱补强措施,在耐震强度提升为2.74倍,比较以R.C.增设翼墙之0.87倍,约计高出1.5倍数。在变形能力提升为4.64倍,而以R.C.增设翼墙补强措施反降为0.66倍。因此在震后补强作业上采以钢钣围封极短柱较佳,而在规划设计新建上则以设置翼墙为宜。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