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展的关系。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三峡库区许 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关键词:三峡 开发性移民 补偿 原则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 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 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方针。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现代汉语辞典》中对“补偿”一词的解释是:“补偿——补足(损失)”。应当说,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符合上述解释,不但补足了受淹没的公私财产的损失,而且还考虑了适当的发展。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
  对于淹没的一栋民房、一座工厂厂房、一条公路、一座水电站等,无论其已经使用了多少年,也就是无论其新旧程度如何,在原规模、原标准的前提下,都是按一座新 的建筑物进行补偿的。一座被掩没没的旧建筑物现在(实物调查时)的价值属于赔偿部分;该座旧建筑物与同样规模、同样标准的新建筑之间差价,属于补偿的部 分。例如,一栋砖混结构的居民住房,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三峡枢纽工程和水库移民均采用这一价格水平)的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185元,假如这栋房 屋已经住了10年,按50年折旧现值为每平方米148元,这部分应当是赔偿;而185元与148元之间的差价,即每平方米37元应当是补助的。这样补偿的 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还应说明的是,对于公路(含桥梁)、输变电线路、通讯线路、港口码头等专项设施,不但要按原规模、原标准进行补偿,还要使其能够恢复原功能。比如:水库淹没 了10公里山区重丘4级公路,而要恢复原功能,必须要新建12公里才行,那就按新建12公里山区重丘4级公路进行补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
  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补偿上。凡是到过三峡库区的人们都知道, 三峡库区受淹旧城镇的共同特点是,道路狭窄,房屋拥挤,人口密度大,发展余地小,人均占地一般只有25~30平方米,国家为了彻底改变三峡库区城镇的落后 面貌,给予了适当的发展性补偿,即不论一座城镇原有的占地规模有多大,均在考虑了城镇人口的增长因素之后,按建设部规定的人均占地标准补偿占地规模。
  《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规定的人均占地标准是:城市80平方米从,县城70平方米从,一类集镇66平方米从,二类 集镇61平方米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据建设部统计,目前除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域较为广阔的省、自治区外,全国尚有70%的城镇还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国家让三峡库区受淹城镇在搬迁后即达到上述占地规模标准,应当说,是国家对三峡水库淹没区内城镇居民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城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 有利的条件。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湖北省、重庆市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中数据统计,以8个全淹的县为例,新县城占地规模与旧县城占地规模相比,其倍数平均为2.65倍,最大的为3.23倍。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旧县城原有的占地规模,是赔偿部分;新县城比旧县城扩大的占地规模,是补助部分;而且补助部分都大于赔偿部分。
  由于新县城占地规模的扩大,不论旧县城原有的用水、用电容量与设施的规模有多大,《大纲》中也都按照建设部规定的标准进行了补偿。比如:城镇居民用水量标准 为:城市120升/人·日,县城和一类集镇100升/人·日;二类、三类集镇80升/人·日;城市、县城的供水普及率要达到100%;除生活用水外,还规 定了工业、市政、公共建筑、不可预计等用水量的标准。城镇供电负荷标准为:生活用电,城市250瓦从,集镇150瓦/人;工业用电,根据随城镇迁建的受淹 工矿企业用电量而定;市政与公共建筑用电,城市、县城按总用电量的5%~8%确定,集镇按总用电量的3%~5%确定。
  按照上述用水、供电补偿标准,每座新县城都建起了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起了大容量的变电站和供电线网,和旧县城相比,均有了成倍的增长和长足的发展。
  对新城镇的排水设施、环境卫生、消防、公共绿地、道路等,《大纲》中也都按照建设部规定的标准给予了补偿。
  三峡库区第一座建成的新县城——秭归县新县城已经搬迁结束,于1998年9月28日举行了隆重、简朴的搬迁仪式。新县城道路宽阔,交通便利,高楼耸立,绿地 成片,市场繁荣,俨然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与狭窄拥挤破旧不堪的老县城形成鲜明的对比。新县城已成为秭归全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余7座 全迁的新县城及上百座新集镇,都在加紧建设,有的已初具规模,数十座新集镇已经基本建成。应当说,秭归县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新县城的缩影。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
  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增长。在逐户、逐级调查到的淹没线以下实有人口的基础上,《大纲》中规定,对于农村移民人口,按1.2%的年递增率计算需要生产安 置的人口;对于城镇移民人口,考虑了以下五种增长因素:1、随迁人口,因城镇搬迁而需要搬迁的而并不受淹的非农业人口,一般按受淹人口的10%计算;2、 机械增长人口,按受淹人口和随迁人口之和的10%计算;3、占地人口,指新城镇建设区内的原有人口,一般根据1/1000地形图调查确定;4、自然增长人 口,直接受淹非农业人口与前3种人口之和,按1.2%年递增率计算至新县城建设与搬迁完毕年;5、常住无户籍人口,指户口不在受淹旧城镇而长期(3年以 上)居住在该城镇内的人口,一般按直接受淹的非农业人口与随迁人口之和的10%计算,直接受淹人口加上以上五种人口之和,来计算新城镇占地规模(面积)和 基础设施建设补偿费。由此可以看出,《大纲》为城乡移民群众确实是考虑得十分周到的。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的直接淹没人口是84.75万人,考虑了各种增长 因素后,最终动迁人口为113万人。
  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因素。三峡水库移民补偿资金总额为400亿元,这是依据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