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建筑是要建筑与人文、环境以及科技相协调,它是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阐述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对策
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但同时也逐渐出现了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多功能的、满足生存需要的建筑作品,更需要设计出与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等因素具有可持续性的、满足现代人高品质生活的生态艺术品。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1~5]。
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本文就生态建筑设计做一些探讨,浅谈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对策,以便有益于人与自然协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自然与文化,和谐的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既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关系和谐便成为生态建筑特别强调的重要原则。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其建造、使用、维护与拆除应本着符合人与自然生态安全与和谐共生的前提,满足宜居、健康的要求,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
生态优先,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吸引投资和促进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布局中保留适度的生态空间,保护山体,涵养水源,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肌理的破坏,并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占有与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与服务功能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生态建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