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现代中国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
现代主义、高科技主义多种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建筑风格越来越倾向于多元的方向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如今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特色,对于国外建筑风格的学习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形式的表层上,没有真正将中国的精华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当然中国建筑设计师们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建筑风格的探寻。例如获得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此次获得普利茲克建筑奖的建筑——宁波博物馆,几乎所有评委都评价其“:根植于当地文化的底蕴,又能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对于中国建筑风格的未来走向,王澍先生也表示说:“尽管我们保护传统,传统还是会消亡。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如何能让传统继续有生气地活着。”确实,对于现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探寻最重要的并非是建筑的形式问题,而是在设计建筑物时是否真正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要明白正是由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文化的迥异,才最终呈现出了如此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建筑设计。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会有所改变,就如意大利STUDIO建筑事务所负责人弗兰克所建议的:“要观察你的国家,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用你们像孩子一般好奇的眼睛去解读这种变化,并且用自己的想象力去预测和分析将可能成为在你的国家被作为标志形象的未来潮流。”
4、结语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如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楼、ARUP公司设计的“水立方”等等,“西方”的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所有的国家级项目。诚然,客观来看这些建筑物的确有其令人着迷的地方,但是其中的一些所谓“西方”的设计与中国城市的本土的风格完全脱离,这种不和谐使得目前的一些城市像是一个五花八门“大世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别的国家先进、合理的理念我们也要学会适当的接受和采纳,但是适合于中国的建筑风格更应当来自于当代中国对于建筑的需求,建筑应是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这样建筑才可能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现代建筑作品。这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建筑师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中国建筑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因此对于中国建筑的发展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翟睿,新中国建筑艺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3]
Tags:
上一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未来发展策略研究下一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