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堵管现象与预防措施
送压力,加剧设备磨损,并导致堵管。坍落度过大,高压下混凝土易离析而造成堵管。2.含砂率过小、粗骨料级配不合理。细骨料按来源可分为:河砂、人工砂(即机制砂)、海砂、山砂,其中河砂的可泵性最好,机制砂的可泵性最差。细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其中中砂的可泵性最好。粗骨料按形状可分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好于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的最小口径也有关系,卵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3口径,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4口径,否则也易引起堵管。由于材料的不同,细骨料的含量(即含砂率)、粗骨料的级配都存在一个最佳值。通常情况下,含砂率不宜太低,应大于40%,大粒径粗骨料的含量不宜过高。合理地选择含砂率和确定骨料级配,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预防堵管至关重要。3.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和润滑作用,同时水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易泌水,水泥的用量也存在一个最佳值,若水泥用量过少,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吸入性能,同时使泵送阻力增加,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容易泌水、离析和发生堵管。另外水泥用量与骨料的形状也有关系,骨料的表面积越大,需要包裹的水泥浆也应该越多,相应地水泥的含量就越大。因此合理地确定水泥的用量,对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预防堵管也很重要。4.外加剂的选用不合理,使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动性变差,从而导致堵管。
六、结束语
在泵送混凝土时出现堵塞是在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堵管的原因往往不止上述这些现象。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防微杜渐,不断地从每一次堵管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一定能将堵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迟培云,现代混凝土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卢循,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张建新,泵送混凝土的现场施工[J].山西建筑,2004,30(10):62-63.
六、结束语
在泵送混凝土时出现堵塞是在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堵管的原因往往不止上述这些现象。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防微杜渐,不断地从每一次堵管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一定能将堵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迟培云,现代混凝土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卢循,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张建新,泵送混凝土的现场施工[J].山西建筑,2004,30(10):62-63.
Tags:
上一篇:谈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下一篇:谈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