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有关消息,我国就加入世界经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中国的入关就意味着市场的开放,贸易的自由化,将对新世纪的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其中与贸易直接相关的流通领域将首当其冲,而流通的变革直接导致流通城市空间发生变化。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状况如何?入关以后我国的城市流通空间将面临何种挑战?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如何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提出适应于未来发展的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城市流通空间规划领域面临或即将面临以上问题,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流通 空间 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流通空间发展的现状
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9.6%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逐步进入了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全面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增长与生产发展,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4.2倍。在消费结构方面,恩格尔系数从1985年的52.5%(城镇)和57.8%(农村)下降到1999年的41.9%(城镇)和52.6%(农村)。[1]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指向工业品,这样,我国多数工业产品已经实现了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发展把我国带入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时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及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和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为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9年是1978年的6.0倍,而货物周转量1999年是1978年的4.1倍。[1]
伴随者流通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流通空间开发的热潮。据统计,我国对流通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和对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的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1.4%增长到1999年的29.8%。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使流通空间得以迅速扩展:1999年末全国消费品市场数达到88576个,其中城市市场达到24983个,农村市场达到63593个,[1] 成交额达亿元的市场在2001年初已经达到3084个。在交通运输方面,1999年末,我国运输总里程已达350多万公里,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2] 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增开了一批航线,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初步建立起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网络。在仓储方面,我国现有仓库面积约3亿平方米。一些主要大中城市新建了现代化的作业仓库,从过去单一的存储服务逐步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重视运输、装卸、信息等方面的协调,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正在形成,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的开发热点,对流通空间自身发展又产生重大的影响。流通空间的全面开发为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城市流通空间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流通空间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入关以后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面临国外先进流通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商流领域、物流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等诸多方面。
(一)来自商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商流空间是流通空间的主体,包括批发空间和零售空间。其中批发空间由各类批发市场、批发机构所在的各类办公空间等组成,零售空间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包括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商店、购物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空间。我国零售业自1992年7月对外开放以来,实际营业的外资零售商场已达数百家之多。1999年6月,我国又在京、津、沪、渝等地开放批发业,可以预想,外资商业企业介入我国商流空间的开发和运营将加快步伐,将使我国商流空间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1.来自商流空间规模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规模历来是流通业竞争力的体现,我国目前城市商流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商流空间规模整体小而分散,小型的杂货店仍是我国不少城市占主体的流通空间。在全国数百万商业企业中,小企业占98%,缺乏具有国际水平、可以立足世界市场的大型流通企业。以零售业为例,1993年美国前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491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1.34%,而中国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1995年销售总额为499亿元,仅占国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45%。发达国家已经孕育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如在世界商业企业100强中,美国占了40家,日本有13家,英国有11家,而中国没有挤入。[3] 商流空间规模的扩大可以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节约投资、降低流通费用,目前欧美的商业集团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经营面积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经营商品种类更为丰富,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性。如德国麦德龙集团为世界第二大商业集团,1997年销售额达500多亿美元,主要采用仓储式连锁超市,在国内有53家,在国外有十多家,每家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经营1.7万多种商品,以低廉的成本和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的需要而赢得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1996年在上海开设锦江麦德龙超市,每家分店达15000平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达8-10亿元。近一、二年国外企业投资首选目标是大型超市,可以预见,中国入关后,这些企业对我国的流通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
2.来自商流空间组织的挑战
通过有效组织,形成一体化的商流空间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型式是连锁,即其内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形成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从而使得分散商流空间也呈现整体的状态。连锁可以有效组织其所属的流通空间,形成面上的规模效应并使其合理分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如日本大荣公司1995年营业额达250亿美元,占亚洲第一,在国内拥有1200家大型超市,6700多家便利店、22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和7个大型配送中心。中国的连锁经营也有长足发展,到1999年,连锁企业已发展到1800家,连锁店铺数已达到26000个,连锁经营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但仅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连锁早已超越国界,这种在世界层面上的更为广泛的跨国连锁经营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连锁商业产生强劲的冲击。
3.来自商流空间效益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效益是衡量其竞争力的指标之一,每一种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和消费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最大的商流空间效益而产生的。近100年来,美国几乎每10年就有一种新型的零售商店产生和兴起,[4] 各种新兴零售空间形式从产生到成熟的周期因形成年代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递减,即愈是近期形成者其成熟周期愈短,这种状况与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息息相关。我国自90年代以来,也导入了国际上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如在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两次冲击,第一次是连锁超市对杂货店的冲击,第二次是大卖场对百货店、连锁超市的冲击。但这种变革仅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还没有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大多数商流空间在生产和消费变化的状况下仍采用传统的型式,如零售商业中占主体的是杂货店和传统的百货商店,百货业已经感到举步维艰,我国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下降,1999年为12.9%,2000年下降到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这导致我国商流空间的效率低于发达国家,世界上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15%,而我国仅为8.3%,[5]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流空间效益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商流空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元化的商流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二)来自物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物流空间是城市商流空间的后勤空间,包括货运空间和物流节点空间,其空间的功能包括运输、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诸多方面。现代物流的概念虽然早在20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才全面引入我国,近一两年来形成了物流空间研究和物流设施建设的高潮,这一方面是生产和消费快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许多城市和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采取的策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