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T治理在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案例一:豫北PDM项目实施
豫北在2013年开始制定信息化规划,规划中指出,根据公司发展和信息化发展需求,要尽快建立PDM系统,从设计源头规范管理,这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2014年,在公司总经理任PDM项目总监的情况下,信息化办公室为主导单位,技术中心为主要业务部门对软件进行了调研,通过近1年的对比分析,采用了PTC的Winchill产品,与2014年12月开始实施。实施之初,就在人员组织架构、人员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了制定和发布,其中信息化办公室派出专人跟踪项目,全程陪同实施小组进行项目推进和技术承接,同时要求各业务部门派出兼职业务管理员,负责本部门业务沟通、设计以及日常二次培训和本部门日常业务指导。同时在服务器搭建上采用生产机和测试机方式,测试机具备与生产机同样的系统和数据,做到任何的真正实施都是在成熟的测试后进行迁移,同时也可以作为冗余设备,确保数据安全。在软件实施中建立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并对所有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相应的绩效考核,同时制定了PDM岗位操作手册和培训手册,分批进行培训,实现技术顾问培训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培训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培训软件使用者的培训制度,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软件的功能、业务操作使用规范以及问题处理方法和系统规则。系统上线后,制定了详细的售后服务制度流程,并利用OA系统成立PDM小组,将使用过程中所有暴漏的问题进行快速曝光处理,处理流程步骤级别依次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技术顾问(远程支持),通过持续的后续培训补充由于特殊原因的培训不到位,通过系统管理员的定期抽检排查系统来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地通过培训和交流让大家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规则和信息化的必要性进行理解和接受,比如在PDM实施完成后的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小问题:设计规则是新品设计出的图纸分为三种状态,C阶段、S阶段和D阶段,成熟度是D大于S,S大于C,试想,当一个产品已经设计成熟,该产品的所有零部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成熟度,如果这时想借用一个成熟度低的零件,那么你的整个产品肯定就要状态发生变化,就不能再算做成熟产品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存在这种不按设计规则的情况发生,例如A产品在C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项目停滞,新设计B产品时借用了A产品其中一个零件,B产品正在审批进行小批量生产,这个时候A产品也想审批小批量生产,那么就必须等到B产品走完流程才行,因为B产品已经带着借用的A产品的零件进行审批,如果这时A产品也走审批,就会出现同一个零件在两个审批中进行,如果审批结果不同,系统就会出现短路了。这就是对过去设计管理观念的颠覆,可利用系统的规则进行规避所认为的一些风险,让设计工作更加成熟完善。可能在刚运行软件后,大家的习惯和认识都还不能适应这些,但是必须这么做,必须对大家进行详细的解释,首先固化,才能创新。
2.2 案例二:豫北ERP项目实施
豫北在ERP实施后运行过程中暴漏了很多问题,例如:出现一物多码,新品档案建立滞后,档案加入后属性不对,人员权限不够,制单人员输入错误等等,所有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但是当所有问题汇总到月底或年底,会导致财务结账失败,系统会提示问题的所在,很多情况都是属于零件归类错误,物料仓库选择错误,甚至是制单和审核日期出现跨月。在信息化进程中,数据的准确录入是构成大数据时代最为关键的一环,没有准确的数据录入,将来的库存分析,生产计划排产,商业智能决策分析都会失去意义,这样的信息化软件带给公司的不会是快速决策,不会是提高生产率,带来的是冗余无效垃圾数据,只是负担。其实,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只是忽略了IT治理的存在,人们一直存在的思想就是“信息化”就是买软件和上软件,上了软件就没有后续了,软件厂家的实施顾问走了,没有知识的承接和传递,也没有IT后续的治理计划,直接造成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更换岗位、人员更替、缺少必要培训等等原因,造成制单人员对业务操作中的理解不够,错误率增加。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习主席也提出要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同样,在信息化工作中也要建立岗位职责与手册,建立IT绩效管理制度,只有对信息化工作有了很好的认识,将其作为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一环进行治理和维护,才能将错误率降到最低,起到大数据的应有的效力。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缺乏科学的IT管理观念;IT领导者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经验和能力,而是缺乏卓越的IT管理素质和管理方法。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缺少了IT治理,项目即便是实施完成,在后续的运行中也会出现问题,而且问题会越积越多,到最终无法收拾的情况下只能导致软件的瘫痪,以至于整个项目的最终失败。
3 应该如何做
如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要建立人行道、快车道,护栏等设施,这就是基础建设。那么信息系统就是建立高墙隔离道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是并不是简单地建立这些就够了,还要进行治理,IT治理就是从如何建立,规划成什么样子更科学,如何提前告知人们如何行走,如何规范人员的行为,建立法治规范,避免私自打通、越墙、抄近路等违规行为,运行中是否有更好的地方要进行改善等等方面进行,最终实现目标。
因此,IT治理贯穿了IT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在信息化工作中一定要构建持续的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包括IT组织与规划、IT建设与交付、IT运行与维护、IT评估与优化方面都要有详细的策略和方法。只有长期将IT治理作为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让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涂伟.IT治理评价:在公司治理基础上的信息化水平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180-183.
[2]吴梅磊,于菲菲.基于IT治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道[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4(9):215-216.
[3]李刚,张明英.IT治理需求分析[J].技术热点,2013(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