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计算机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

浅析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成为了现今不可替代的交流窗口,也成为了社会的主要角色,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以及国家对互联网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析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利弊,并针对网络舆论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网络应对管理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发展 舆论 措施 

  互联网自20世纪80年****始调研直到90年代正式向公众开放,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2004年底,互联网已经连接了全球几十万个网络、几千万台主机,用户达到8.1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在1992年、1993年国际互联网年会等场合,中国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并得到国际同行们的理解与支持。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我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互联网发展,明确互联网阶段性发展重点,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1993年,中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负责领导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建设。1997年,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2年,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2005年11月,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提出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等。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2007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明确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互联网逐步走上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1995年1月,《神州学人》电子报刊的正式创办,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的诞生。在当时,这种传媒形态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刚刚过了十年,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境内网站达323万个,比1997年增长了2,152倍。中国拥有IPv4地址约2.3亿个,已成为世界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具有的独特功能,带来了网上舆论的空前活跃,并在舆论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网络舆论作为一个穿透力极强的传媒形态,其融角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来讲,网络舆论的传播,畅通了我们与世界各国在更广阔领域、更深入层面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有助于我们更新经营管理思想,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网络舆论的跨国界传播,可是使世界上更多国家听到中国的声音,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争得有利的国际发展空间。 
  从政治上来讲,网络给人们一种在网上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几千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带来的思维定势,加速了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变。通过网络,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并为公众提供最为适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这种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的便利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提供其工作效率,有助于政府机构的精简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了政府生活民主化的进程。SARS肆虐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