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针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以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加大“两课”教育与改革。[1]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利用党校、团校和学生社团组织等载体,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
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正确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认真组织力量,专题研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澄清学生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要通过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加大对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5年开始,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经费,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分60个专题研究,仅2006年,全校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共计90余篇。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要创新就业指导观念,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出发,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农业高校特点,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活动:一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要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学生在学费减免、毕业生评优及服务期满后考研录取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与体系,吸引学生志愿到西部择业、就业。三是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高校可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创设如校内助管、图书馆管理员、学生食堂管理员、村主任助理等就业见习岗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四)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诚信教育,做诚信大学生。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几年在学生中开展的“五要五从五做”活动,即要树立远大理想,先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要做到诚实守信,先从考试不作弊做起,做一个自律的人;要取信于人,先从实现承诺做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先从诚实待人做起,做人们信得过的人;要成就事业,先从诚信做起,做一个社会合格的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很不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和研究的不深不透,思想教育往往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升学生。[2]高校学生工作干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同志,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在承认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前提下,深入宿舍、班级、教室,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举办素质教育报告会;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的挑战,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的“精神垃圾”。
(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目前,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存在措施不到位或措施错位现象,因此,要尽快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有效机制。尤其是学校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专项研究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为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平等的成长条件。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针对性格内向的、沉湎网络、家庭困难及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2005年度陕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J].思想教育,2005,34(1):69-73.
[2] 李永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前沿问题[J].思想教育,2006,36(1):49-51.
[3] 周婷,金花,武春芳.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