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高山茭白栽培技术

浅谈高山茭白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介绍了高山茭白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品种与种株选择、育苗移栽、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高山茭白;品种选择;育苗移栽;肥水管理


  茭白又叫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在长江以南各地多利用浅水沟、低洼地广泛种植。其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质茎,肉质整洁、白嫩,含有大量氨基酸,味鲜美,营养丰富,可煮食或炒食,是我国特产的优良水生蔬菜。高山茭白一般种植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上,利用7~9月平均气温比平原低3~6℃的有利的环境气候条件,来填补市场此时的空白。现将高山茭白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整地
  
  高山茭白是利用7~9月平均气温不超过30℃(为15~25℃)、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因此应选择在高海拔地区,双季茭应选择海拔在700m以上,单季茭应选择海拔在500m以上。茭白主要以鲜食为主,生产出来应及时运往市场销售,因此要求选择交通便利、不受环境污染并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冷水流动、通风条件好、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田块。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后,应立即进行深翻,深约20cm,深翻晒后,冬季冻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施基肥后再翻耕1次,把泥肥捣匀拌合,然后灌水耥平,做到田平泥烂。整地时在茭田四周巩固田埂,防止漏水。
  
  2品种与种株选择
  
  单季茭(一熟茭类)宜选择耐肥、耐热、成熟期较迟、体大、产量高的品种,如杭州一点红、象芽茭、大苗茭及软尾茭笋、美女茭等。双季茭(二熟茭类)宜选择产量高于单季茭,其中夏茭产量要高于秋茭的品种,该类品种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管理相对困难,如小蜡台、中介茭、六月茭、早夏茭等。老种茭区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生长势中等,生长整齐,分蘖密集成丛,节紧缩,结茭早,孕茭率高,茭形整齐,茭肉嫩而油光洁白,成熟期集中,茭白足后,包裹的叶鞘一边稍有开裂,茭白眼呈乳白色,母株丛中没有雄茭、灰茭的种株。选定株做上标记,在茭白采收结束后剪秆扦插,或分墩种植育苗,待翌年春天移栽[1,2]。
  
  3育苗移栽
  
  一般粗放型栽培不进行育苗,直接将老茭墩进行分墩栽植。11~12月割去地上部枯叶,保留薹管地面上部1~2个节间,挖走1/2茭墩用刀切成有1~3根薹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育苗选择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烤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m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行距15cm、株距10cm定植于畦上,以种墩根系入泥为度。育苗期间水深2~3cm,在冬季和早春低温时水灌深一些,保温防冻,用塑料薄膜覆盖可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cm左右时,将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纵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小墩均应带有老薹管,并且3~5个分蘖苗。2~3月气候回升时,挖出秧苗小墩(或老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切分,不伤分蘖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定苗。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cm,大行距80~90cm,株距50~60cm,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cm、老薹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4肥水管理
  
  高山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可施腐熟有机肥如猪粪、鸡粪、鸭粪等22.5t/hm2或人粪尿37.5t/hm2以上,栽前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0kg/hm2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900~1 200kg/hm2,充分犁耙均匀拉平后待插茭白苗。春季移栽后7~10d,提苗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铵225kg/hm2,在分蘖前期双季茭白移栽后20~25d追施分蘖肥,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铵750kg/hm2,以促进分蘖和生长,茭白大部分大分蘖进入孕茭期追施1次孕茭肥,施45%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尿素150kg/hm2、钾肥112.5kg/hm2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450~600kg/hm2。移栽成活后保持3~5cm的浅水,促进分蘖,分蘖前期保水6~7cm;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至12~15cm,以控制无效分蘖;夏季高温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降温防病,促进肉质茎生长。孕茭期间保持水位20cm左右,避免茭白见光,保持茭肉色白细嫩,秋茭收后水深3~7cm,温度高水位深,温度低水位浅,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1cm浅水,水位深会使薹管腐烂,影响翌年萌发。
5中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