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摘 要:粮食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不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潜在威胁不容忽视,且我国的粮食政策并未达到其预期目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字:粮食安全 科技 劳动力转移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问题,大量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一、学者的观点与政府措施
理论界有关粮食安全的观点,当前主要有两种:其一,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这些学者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近几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这是正常的产量调整,并且即使在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征用农田的情况下,通过粮食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够避免粮食短缺;其二,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潜在粮食安全问题。在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后,这一观点在中国理论界里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他们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耕地面积不可避免地大量的减少,而农民为追求现金收入增加所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退耕还林政策都占用了大量的粮田,而我国的土地的生产率已达到极限,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
我国政府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等,这些措施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相当的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从历史和目前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其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
(一)粮食产量稳定。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大部分年份一直稳定在4500亿公斤以上,只有2003年为4300亿公斤,人均大约为330公斤。即使以2003年的产量和目前的人口来看粮食安全问题,和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标准相差70公斤,比例仅为17%;和人均385公斤的标准计算相差55公斤,比例仅为12%,而2003年的谷物进口量仅为208万吨,仅占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的4.8%,仍未超过5%的临界线,并且我国的人均日营养摄入量超过安全标准(热量2600大卡、蛋白质72克、脂肪72克)。该情况表明,在我国粮食生产处于低谷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并不突出,仍然能够基本自给,而无需大量依赖进口。
(二)耕地面积能够保证足够的粮食产量。我国的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统计资料上来看,并未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甚至还有一定量的增加,如197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5亿亩,2003年却达18亿亩,和人们的预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我国的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大约有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
(三)科技及资源利用效率潜力较大。我国每年取得大约的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推广率只有35%左右,大规模推广的不到20%,农业科技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5%,若采用覆土深施等技术,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农田灌溉一般为大水漫灌方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198%,1996年复种指数为159.7%,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提高复种指数5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7500万亩耕地面积。另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率处于低水平增长,并且在2020年以后人口数量有可能出现绝对减少,所以我国在未来在不出现政策失误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粮食安全问题。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在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面积未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条件仍未得到改善等,粮食安全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