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少耕免耕技术在垦区应用浅析

少耕免耕技术在垦区应用浅析

[作者:苏斌[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深松时只作业下层土壤,不翻土,保持上、下土层不乱。土壤经深松以后,其表层则采用旋耕播种或其他少耕法播种。深松不需要每年都进行,一般每隔2~3年深松一次。深松的深度视犁底层(拖拉机耕翻地的犁底层,一般位于25~30厘米深处,厚度约15厘米)深度而定,约30~40厘米。资料表明翻地形成的犁底层,径流量、冲刷量分别是打破犁底层的1.94倍和1.79倍。打破犁底层对控制水土流失、实现旱作增产至关重要。
        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晋东南地区农牧局和晋东南地区科委等单位试验,深松35~40厘米,比一般耕翻深14~20厘米,耕层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2%~9.8%。室内模拟试验,耕翻14~16厘米后再深松和耕翻,在20~40厘米土层,渗吸速度增大近两倍,渗透系数提高5~6倍。据专家测定,深松处理耕层的作物根量比耕翻增加11%~39.1%,20~40厘米底层根量增加22%~47.4%。
        2.4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应该采用杂草及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保护性农业专家Theodor Friedrich说:“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一样,保护性农业加强生物过程,并将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从作物及病虫害治理扩大到整个土地治理。不利用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群。”在从传统农业向保护性农业过渡期间,因生物平衡改变,某些土壤引起的有害生物或病原菌可能造成新的问题。但是一旦保护性农业的环境稳定下来,就会形成新的生物平衡。
        3 实施少耕免耕技术效果
        根据农业部研究中心的试验测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六个方面的效果:
        (1)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
        (2)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16%;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
        (4)提高粮食产量13%~16%;
        (5)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3道,或实行复式作业,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
        (6)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六条说明实施少耕免耕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如何搞好少耕免耕技术推广
        4.1因地制宜,做好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不可盲目推广,推广前要对本年度降雨量及降雨分布进行科学分析,经仔细研究后慎重选择。
        4.2要在总结已有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农艺、农机、生物技术、加强技术集成,不断创新、完善不同类型区不同种植制度、不同作物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并使之逐步系列化、规范化。加大对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的研究开发力度,适应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要求。
        4.3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技术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4.4加强领导,制定有力的引导和支持政策。将少耕免耕技术列为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扶持职工应用少耕免耕技术,努力提高垦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美国Michigan大学实验记录[Z].
[2]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Z].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