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成本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成本管理:发展与演变

成本管理:发展与演变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人们对成本的认识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成本观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描述了不同时期的企业经营环境、成本观及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对未来成本管理的模式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质量管理;作业管理;价值链管理
  
  正确划分成本管理的发展阶段,须先了解各时期的经济背景及当时的成本观。研究成本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这一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一、关注物料成本阶段
  1. 企业经营环境及理论基础。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完成,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市场不再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主不能再以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利润。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股东和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倒闭,迫切要求会计不能只停留在事后反映,而应更注重事前预警,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效果,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以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为此成本管理人员纷纷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新成就对成本进行预测,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为尽可能的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参照标准。
  2. 成本观及典型的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制。
  该阶段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该阶段的成本仅关注产品本身,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成本管理中来。泰罗明确提出“以计件工资制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思想。受其影响,会计界提出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以后又逐步推广到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成本,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标准成本概念。20世纪3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与成本管理人员才取得共识,将标准成本法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使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这就是标准成本制度。
  二、关注质量成本阶段
  1. 企业经营环境及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