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通过对呼伦贝尔市信用合作社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现行信用合作社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指出克服和化解问题的办法是在信用社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并对信用合作社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 信用合作社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信用合作社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其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上,所以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行的成本计算法难以为信用合作社分产品、分服务提供精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因此,有必要在信用合作社中推广使用更为先进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正是一种适应目前信用合作社经营条件和经营环境的先进的成本计算与管理的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 确认和计算出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资源应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品。作业成本法涉及两个阶段的费用分配过程:第一阶段,把有关服务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最终得到产品成本。
二、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现今信用合作社营利倾向加重,竞争意识增强,正在逐步发展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形式。在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业务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后,信用合作社除承担原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职能外,同时还要承担促进农村经济、私营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功能。笔者通过对呼伦贝尔市信用合作社的调查,总结出现行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1.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的现状
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就是在资金经营活动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研究,在成本支出(费用消耗)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耗费严格控制在计划(或预算)的标准范围之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解决资金经营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不断采取改进措施,降低经营成本,以确保预期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1)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把全部成本追溯到有关具体的产品或客户中去。完全成本法往往以一些财务变量如直接人工数等为标准分摊共同成本项目,这在产品单一、直接人工占全部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分摊结果还相对准确。
(2)成本管理采用定额控制或弹性预算的方法
目前信用社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大多采用定额控制或弹性预算的方法。
①定额成本控制,就是信用合作社对资金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消耗和支出按照规定的定额进行控制。定额主要包括: 利息支出定额、营业费用定额、其他营业支出定额。
②弹性预算是指运用弹性预算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具有伸缩性,所以又称之为弹性成本控制。经营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在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上一般是不变的;但对于经营费用中半变动费用(如业务用品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就必须用弹性预算加以控制。
2.现行信用合作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
由于信用合作社采用陈旧、简单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简化了产品成本的产生过程,使成本计算不准确。完全成本法肆意以一些标准分摊共同成本,因而不能准确反映与该标准成本分配率不相关的成本费用(如间接费用、辅助费用等)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共同成本在总成本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信息就被严重地扭曲。其结果是:交易量大、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往往被多分摊了共同成本,因而成本高估;交易量小、复杂程度高的产品往往被少摊了共同成本,因而成本低估。这说明简单地采用全部成本法不能科学地解决信用合作社的成本分摊问题。
(2)不能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完全成本计算法着眼点在“产品”,成本控制点少,且主要是生产过程控制,成本控制以目标或标准为基础,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以职能为核心,不能详细反映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生产作业流程与成本之间脱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信息的可用性,不能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
(3)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由于信用合作社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采用定额控制或弹性预算的方法,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
①目前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营业费用管理。成本管理局限于财务人员的监督控制,企业管理当局、生产人员等都没有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没有进行全过程管理。
②现行成本计算法不能进行作业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选留哪些增值作业的建议。事实上,信用社的许多共同成本有不同的复杂因素所驱动,往往成本的变动并非由信用社主观选择的标准——财务变量所引起,而是由于客户的级别、产品的种类、交易的批次等非财务变量所致,这些非财务变量的变化使得作业范围受到影响,从而决定了作业量的多寡。
③忽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往往作用于经营决策、经营控制、经营评价全过程。机会成本原理认为投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应该高于被放弃投资项目的可能收益,即所获得大于所舍。
3.形成成本问题的原因
成本问题的原因很多且复杂,既有信用合作社体制原因所造成的;也有社会,政治等环境的影响;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压力。只有了解了成本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好的办法来克服和化解。
(1)由于成本理论研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各项信贷业务进行成本及盈亏测算,缺乏成本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2)信用合作社承担了大量政策******(三农)业务,承担了相当大的改革成本,成本费用使用情况很少按照成本效益配比原则去核查。
(3)普遍对成本管理不够重视。成本管理或成本分析往往是财务部门的事,对成本控制往往只限于对部门上报费用的监控,而作为花钱的部门往往是只讲效果,不计成本。
(4)在对成本的考核上,存在只注重营业费用和呆坏账额度或比率的考核,而对其他成本及对成本的投入产出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5)目前信用社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存贷款业务。而我国存款利率一直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信用合作社无法控制利息成本。
三、信用合作社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效果评价
针对信用社现行的成本问题,笔者认为克服和化解问题的办法是在信用社中引入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及动因来准确分配间接费用,从而得到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准确信息,以便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定价和盈利能力分析。
1.成本核算更准确
引入作业成本法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价值,提高产品经营情况的真实性。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目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如各类贷款成本的分配不再以贷款的余额而是以贷款发生的业务量来衡量,体现出发生的业务量越大,成本分配越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