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
(二)教育主体的供给略显不足
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两个维度,一是要与学生成长需求相匹配,二是要与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相对较成熟的标准化定式,而职业素养涵盖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创新素质等内容,内蕴在不同的课程体系及实训环节中,培育的主体、方式和路径较为多元且离散。一方面,与“00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预期需求之间存在级差,以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教学能力,也难以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虽然作为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但对于大学生的实习通常以用代培,重效益轻育人,在职业素养培育的衔接性、互补性和递进性方面缺少相应的校企协调机制。
(三)培育的系统性评价相对欠缺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培育中,一是具有跨境电商特点的职业素养内涵极为丰富,系统梳理和整合并模块化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存在职业素养评价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隐性职业素养评价标准的非专业性,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结构的多元性,以及隐性职业素养的关键性和培育方式的非标特性,存在“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的困境;三是职业素养培育评价存在开环,主要源于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点,而大学期间的职业素养培育存在内容局限性与成效阶段性的特征,同时新时代职业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拓展性,以及大学生的成长可塑性,职业素养培育反馈的闭环机制难以形成。
三、产教融合提升跨境电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引企入校、引项目入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確要求,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嵌入培养方案“三对接”、强化培养过程“三引进”、融入梯级培育“三制度”策略,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高技能人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