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一)在优化培养方案“三对接”中嵌入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要积极联合当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协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校企政多元耦合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在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论证中,将职业素养教育科学地嵌入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三会”为基准,即会用互联网、会外语和会外贸,由此解构跨境电商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阶段性递进关系,把职业素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按照三年学制要求,形成由基础素养培养、技能素养培养、综合素养提升三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使专业与企业、教育与技术骨干、学生与岗位之间在职业素养养成中开展深层互动,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培养目标的精准化。
(二)在实施培养过程“三引进”中强化职业素养培育
基于跨境电商企业有别于制造类、服务类企业的特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实施产教融合中要积极开展“三引进”工程,即引企业进校、引项目进校、引企业导师进校,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学习目标的具象化、学做结合的深层化、任务成果的可视化和收获反思的实时化,逐步强化职业素养培育成效。一是高职院校要引跨境商务龙头企业进校,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实践基地。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规范运作,导入企业文化理念,营造跨境电商工作氛围。高职学生既作为学生又是学徒,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职业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引企业导师进校,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手把手带教下,体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勇于挑战的工匠精神,筑牢职业精神。三是引项目进校,通过跨境电商项目开放、技术攻关、区域服务等项目,建立网店运营与推广、创意营销、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室,对接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赛事,使学生在跨境电商经营环境和创业氛围中真实感知市场动态变化、强化知识技能应用,在选品、营销到风险控制等实操训练中学会发掘商品的文化价值、培育商务自觉力;从对接供应商、平台商和分销商等各运作环节中加强换位思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素质。
(三)在建立梯级培育“三制度”中深化职业素养培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成熟与应用,不断颠覆电子商务既有的商贸模式,也激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