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公共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农村住宅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农村住宅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作者:傅昆伦[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农村住宅占据全国住房总量的大部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需求增长很快,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问题的涌现。本文通过对近期期刊论文的研究,对农村住宅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成果作一介绍,为进一步进行农村住宅规划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村住宅 规划 研究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比重,农村住宅占全国住宅问题的78.1%,是我国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地区的住房需求有了很大的释放。从传统的茅草屋或砖瓦房逐步迈向现代化的楼房,在农村住宅大量修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建房的无序化,面积超标,乱占耕地,许多房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生活污染及生态破坏,道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农民终其一生的劳作成为了建房,再建房的循环当中,对农民家庭及社会经济带来的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以来,尤其是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促使许多学者进入农村住宅规划这个研究领域,许多大学生村官及志愿者也积极投入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去,为乡村地区作规划,但农村住宅修建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依旧存在。许多研究者在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研究中,对上述的大量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最近十年左右对农村住房规划研究的期刊论文的研究,希望找出其中有用的思想及作法,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
  1.农村住宅规划概述
  1.1农村住宅规划的背景及相关国家政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面积虽然丰富,但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以全世界不到10%的土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所以对耕地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2]。在中国的基本国情面前,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地区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并作出了加快农村居住环境规划与建设的战略部署。
  国家对农村住宅规划的关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了。1979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对农村房屋建设进行规划,1981年,国务院发表《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同年第二次全国房屋工作会议的召开及《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颁布。到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3]
  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的巨大变化,引起国家在这方面的科研重视。2007年,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目前正在向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征集课题。[4]
  1.2存在的问题
  报刊杂志常提到的“空心村”“马路经济”等现象说明了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集中体现在:违规占地,用地浪费,不节能,环境生态易受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功能不配套,丧失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整体表现为居住环境不理想,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1.3农村住宅规划的意义
  农村住宅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集约建设,可以节约用地;统一规划,修建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不同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农村住宅规划进行了研究,有从政策管理的角度的,更多的是从建筑的角度和城乡规划的角度。
  2.1政策管理角度
  政府在规划建设中承担着主导作用。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但其行为却是个体行为,政府必须合理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如果可行,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建筑规范标准。
  农村住宅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已基本满足有房可住的第一阶段,要逐步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第二阶段,为以后的精细化、特色化的第三阶段打下基础。[5]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产业变化,我们可以将农村住宅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型、半农业型、农业型住户。它们分别适用于近郊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农民家庭,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和远郊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家庭[6]。这种划分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2.2建筑设计的角度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的课题:农村住宅建设创新性试验——重庆市农村住宅设计暨抗震技术课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设计手法。它以单体建筑作为一个基础,首先确立了三种平面分别为L形,T形,Z形的基本单体形态,利用单元模块,针对不同场地,不同单位量,不同朝向进行组合与联结,形成变化丰富,形态不一的建筑组团。从而作到对自然环境与地形的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更多的学者从房屋建筑的角度,对其平面布局,功能空间设置,绿色节能方面进行建筑设计的研究,使其贴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并尽量与当地气候特征及文化背景相融合[7]。王玥等人,对杭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进行调查,特别是建筑物理环境测量,针对传统住宅的物理热环境不尽人意,热舒适度差的特点,给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从朝向、间距、墙体、屋面、门窗等从建筑节能的角度给出了新的设计,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8]。
  如何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有学者专门对于农村住宅中的供水,污水处理,秸杆资源与沼气生产,动力地埋式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工程技术进行了介绍。[9]对农村住宅的建筑工程操作提供了极好的指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