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治理的双创企业合伙机制及行为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 本报记者.为大众创新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N].人民日报,2015-10-23(003).
[2] 王含笑.构建区域互联网双创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的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7(4):92-96.
[3] 王翔,后士香,李炎伟.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形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江苏200家典型双创企业为样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92-96.
[4] 吕来明,向红芳,陈峰.论我国合伙类型的立法选择[J].中国商法年刊,2006(1):53-60.
[5] 张宗庆.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性质[J].江汉论坛,2000(12):5-8.
[6] 郭建鸾.创业企业资本融资:相机治理的研究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7):49-54.
[7] 冉光圭,罗帅,方巧玲.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替代抑或互補?——基于公司风险的治理效率检验[J].西部论坛,2015,25(6):77-89.
[8] 朱国军,杨晨.企业专利平台、创新整合与核心能力形成机理[J].中国科技论坛,2012(2):64-69.
[9] 邱国栋,黄睿.分时权变:蕴藏在管理实践中的组织治理与创新机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5(7):3-12.
[10]凌斌. 组织变革决策的前瞻性特征与多源启动神经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1]奥利弗·E.威廉姆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2]周永源,李晓辉, 高俊山.扩张期企业的组织特性及协调机制——以我国钢铁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2):97-100.
[13]易卫平.企业关系交易行为与纵向关系决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14]邱国栋,韩文海.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以Nike等3组企业为样本的跨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4):141-153.
[15]倪娟.奥利弗·哈特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