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工商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浅议

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浅议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本文从人格与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工作成败的特殊视角,全面分析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
 

关键词:人格 心理素质 图书馆员
    1 人格概念及其特点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是指面具。所谓面具,就是演戏时按剧情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用面具来定义人格,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和表现;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正所谓蕴藏于中,形诸于外”。按心理学分析,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是社会塑造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个人的教育、家庭、社会人文环境有直接关系。人格在社会学视野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性。即人格概念是融人的社会性、生物性及心理性于一体,以人格概念来认识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来透析人,可获得全面准确的认知。人格概念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
    第二,积淀性。即人格形成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积淀的,童年时的社会烙印是人格内核,以后的社会塑造形成人格外层,每个人的人格物质都反映社会烙印。
    第三,可测性。即人格类型物质,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准确测定。
    2 人格类型必须与职业特点相匹配
    美国着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他认为: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由此,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数人可分为六种类型,人所处环境也可以相应照此划分。这六种类型可以按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爱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艺术型(A):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社会型(S):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
    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其人格类型相符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就是要深入研究人格类型与职业特点相匹配的根本原因。
    3 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图书馆是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文献归类收藏起来的场所”“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保存用各种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思想”。保存人类思想也即是保存人类文化。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遗产,是传统和经验的积淀。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文化,人类为了避免文化的丧失就必须加以保存和传播。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保存和传播文化,图书馆的职能特点就是管理记录人类文化和人类伟大智慧的图书,要永远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好管理、研究、开发与服务工作。其次文化还有激励人心的作用,着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对文化的诠释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贝尔的观点为多数学者所认同,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解释系统,它为人类生活提供精神动力,信仰支持,使人类本身能有信心、有力量和有勇气克服困难、战胜险阻,达到生命过程的和谐,这就是文化的终极目的。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力的核心,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宝贵的精神支持,把图书馆特有的人文关怀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美好。图书馆工作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