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诞生,随着平台数量及其债务剧增,给投融资平台带来了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投融资平台作为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重要融资模式,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规避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形势下的重点工作目标。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管理对策
1.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综述
1.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作为地方政府“无形的手”,投融资平台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既拓宽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又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膨胀,使得投融资平台中潜伏着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并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地方政府性质的投融资平台在成立之初,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瓶颈和缓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迅速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发展策略中规模最为壮大的投融资主体。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融资结构和资金投向的不对口,超过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投融资现象,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投融资模式,为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良性健康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1.2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容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各个地方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一般包括各种类型的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城市建设开发及投资公司。它通常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或以股权、土地、规费等资产投资的形式,独立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的建设,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在投融资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是由政府作为其直接担保方,也就是说融资平台的债务直接作为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仍承担着投融资平台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此外,该平台的实际受益者并非平台公司。
由以上叙述可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具有投融资、管理、协调资产等功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2.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转经营模式不合理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运转模式的科学缺乏深入的认识,在进行投融资规划和工作部署时,常常沿袭过去运行机制的套路以及投融资的流程,缺乏对当前国家政策的思考分析、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估与预测以及对财政风险的合理规避,在融资和偿债环节不确定性因素变化较大或者土地出让超过政府规定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经济下行甚至崩溃。同时,很多投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对于一些新增负债主体的审批流程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监管审批体系,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增大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多数投融资平台在实际运作中,投资依赖于政府的意志,融资依靠政府的信用,偿债则指望政府承担兜底责任。这种严重依赖政府行为的治理结构极易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职能边界模糊,投融资现状不公开,投融资效率低下,投融资平台“软约束”,引发系统性风险。
2.2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管理不规范,缺乏系统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担保存在缺陷。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不能直接融资,但却通过变相举债的手段间接参与并占据了市场融资的主要地位。在实际融资时,往往是由政府作保,并承诺由政府财政兜底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内容。在我国逐步规范投融资平台的政策导向下,这种投机取巧的担保方法难免要承担一定的国家法律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流向缺乏合理性。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建立细致的关于财政投资方向的制度体系,很容易导致有些政府对所属区域内重大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缺乏透明监管,滋生腐败,降低投融资平台的资金利用率。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规模缺乏规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量做出最高额度的限制,地方政府基本不考虑自身能力而过度负债,大肆扩大投融资规模,随意性太大,缺乏规划。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形式单一,容易引发信贷危机。地方政府融资的形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两大类。近年来由于信贷危机的警示,商业银行已意识到必须严格控制融资规模,平台融资也变得愈加困难。受国家经济宏观政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大,直接制约着政府债务的清偿能力,其发行债券亦是举步维艰。
2.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资金大多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几乎没有直接收入,无法通过项目收益来偿还债款,或者资金回流周期过于长久,一时无法实现资金周转自由,短期内这种隐形风险很容易被忽视,可一旦由于经济周期循环或者其他经济因素导致债务无法偿还时,隐含着的偿债风险就会爆发。
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是投融资平台的担保方,投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来源。由于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实质转化为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政府公债融资的模式严重依赖于银行贷款而存在,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停止对地方政府的贷款服务,大量“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将会出现,甚至会提前引爆地方政府的“金融危机”。
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对策探讨
3.1借鉴国内外投融资平台建设经验
第一,国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主要分为美国、英国和日本三种模式。以发行市政债券为融资渠道的美国模式,各级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的手段筹措发展经济的资金;公私合营的英国模式,通过吸引私人融资,以期拓宽公共融资渠道,提高平台管理水平;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日本模式,遵循政策性和有偿性兼顾的原则,促进平台有序运行。
第二,国内有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建设成果显著,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重庆“渝富+八大投”模式,巧妙运用“储地+融资+建设”循环,既保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保证了投资公司的投融资能力;北京“公建私营、网运分离”模式,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改革投融资行为,并取得了明显收益;天津“市场运作、政府支持”模式,成立了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城投)来改革平台发展。
结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特点,吸收国内外投融资平台发展可取之处,加快平台的发展,从而提高投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