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公共管理机制创新
度化和规范化、治理法制化、政府履职高效和服务化、管理协调化;社会新常态主要是指法治社会的建设,及在新常态发展阶段,要讲真正落实法制社会建设。一是通过弘扬法制文化和精神来培育全民法制意识。二是在法律框架内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及公共实质性平等参与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环境新常态
环境新常态是指切实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质性落实最严格的源头控制、损害处罚、责任追究、环境修复治理的管理机制。环境新常态与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生存条件息息相关,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对象之一。因此,新常态下环境管理必然会与经济主体、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产生密集而剧烈的摩擦和碰撞。
(四)文化新常态
文化新常态体现在从国家顶层至下推动执行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2013年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诠释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准则,涵盖了国家对自身和社会公众价值和道德的要求和期望。
可以看出,新常态阶段是基于对国际形式和国家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正面客观地面对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科学和积极地按照国家升级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在各个领域践行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对公共管理而言,也必须正面面对并克服升级发展中的阻碍。
三、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的公共管理目标与治理体系的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全面实现公共管理的法制民主化、科学制度化、透明协同化的目标实现。从整体上看,我国现在已处于经济较快增长、政治稳定、有法可依、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阶段,但公共管理中资源和利益分配公平缺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渠道、领域和深度不足;公共管理主体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法制化、民主化和透明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还很突出。甚至这些问题在某些区域和领域已严重背离平等、公平、和谐的基本原则,对社会稳定带来较为恶劣的影响。
(一)公共管理技术快速发展与可落地领域空间较狭窄之间的矛盾
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公共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并能够更好地发挥民主化、服务化、透明化的特点,如电子政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这些先进的公共管理技术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信息系统建设和智能政务平台建设上乐此不疲,但实际的管理实务落地却非常不理想。主要问题包括数字政务平台内容形式化、可在线办理业务种类少、大量手续和流程仍然需要公共线下奔波;跨区域政务协同性差、信息和流程孤岛严重、荒唐证明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