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研究展望
摘 要:宏观上看,金融发展通过支持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直接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和劳动力要素回报率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和再分配效应也间接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从微观上看,金融扶贫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对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给予信贷支持,避免“精英俘获”和资金错配。农业供应链金融致力于构建农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之间有效的信贷联结机制,兼具普惠金融、合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特点,是有效的金融扶贫微观模式之一。结合我国实际,需要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核心农业主体、不同模式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机制和效应,深入探究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多方协作机制及其减贫效应,并持续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机制和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机制;减贫效应;金融扶贫;农业产业链;普惠金融;合作金融
一、引言
现代经济体系中,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贫困农户由于缺乏抵(质)押物或有效担保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如何实现金融扶贫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我国,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受到农村小微信贷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因素的制约,其对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整体偏低,贫困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尤为突出(申云,2016)[1],从而导致信贷成本高、风险管控难度大和信贷“市场失灵”等现象(张龙耀 等,2018)[2],甚至造成贫困地区农户长期陷入“金融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张自强 等,2017)[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金融扶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鼓励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对扶贫性小额信贷、合作金融以及农业供应链金融(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Financial,ASCF)等信贷工具的创新,积极满足贫困地区农户生产性资金需求,不断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尝试业务转型和创新,其中,农业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化解贫困农户融资困境的一把“金钥匙”,对于降低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排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信贷模式,农业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均相对较晚,其减贫机制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