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研究展望
金融减贫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对穷人的“涓滴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等方面。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经济增长,从而有效带动人们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发挥经济增长在各行各业的边际渗透效应(姚耀军 等,2014)[33]。调节收入分配也能有效减小贫富差距,金融发展通过提低限高的措施实现对贫困人口的普惠性(李建伟,2017)[34]。但金融减贫的分配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苏静 等,2013)[35],当人均收入低于“贫困陷阱”门槛值时其减贫效应相对迟缓,而跨越门槛值后其减贫效应明显加速(师荣蓉 等,2013)[36]。
此外,金融减贫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有效减缓本地区的贫困发生,而且还对邻接区域具有空间溢出减贫效应,降低邻接区域的贫困发生率(傅鹏 等,2018)[37],这种空间溢出减贫效应还可能高于直接减贫效应(谭燕芝 等,2018)[38]。但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受到邻接区域贫困的抑制作用(高远东 等,2013)[39],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加剧状态,并造成金融信贷可得性门槛和内部结构上的门槛效应(张兵 等,2015)[40]。
但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发现金融减贫效应显著存在,其原因主要在于收入不平等会加剧金融信贷的机会不平等,使得金融信贷很难瞄准贫困人口,不能有效提高其信贷可得性(Banerjee et al,2009)[41],从而并未对贫困人口产生直接的减贫效应(Hsu,2014)[42]。受制于金融信贷的逐利性和偏好性,宏观上的资本流动对贫困人口的减贫增收作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成效(Jeanneney et al,2011)[28]。此外,信贷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金融服务的缺失也会带来减贫效应上的异质性(Fowowe et al,2012)[43]。不同场景、不同主体及不同融资工具导致金融减贫的具体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目前学界对金融减贫效应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由于金融扶贫存在多种模式,核心金融主体、实践应用场景也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域来科学评估金融减贫成效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針对性。总体而言,金融减贫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当然,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信贷结构和方式,以防范金融服务供给上的“精英俘获”,增强贫困人口的信贷可得性,才能有效提高金融减贫效应。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