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研究展望
链成员提供信贷融资服务,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对农业供应链整体进行授信,为农业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专项贷款服务,破解农户信贷融资难题,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闭环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农业生产中违约现象普遍等突出问题,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审计成本等难题,减少农村信贷失灵和农村金融资源错配。因此,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既能有效突破商业银行的传统授信约束,也能提供信用抵押担保,将农业供应链上的主体利益“捆绑”得更为紧密。“互联网+农业供应链金融”串联起农业供应链全体成员的资金需求,为从事农业产业的小微企业及优质农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靠安全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户减贫增收的有效路径之一。
3.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研究的深化
农业供应链金融兼具合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特点,并具有普惠性,既能激励贫困农户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其经营性收入,又能帮助贫困农户摆脱信贷约束困境,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扶贫最有效的微观模式之一。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P2P、大数据金融技术等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场景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从而优化其微观减贫机制,更好地实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目的。但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多方主体协作机制等的冲击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机制及效应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1)要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核心农业主体、不同模式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机制和效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农业及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农业主体(比如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和具体运作方式也有不同,其对贫困农户的信贷联结和合作博弈机制存在异质性,相应的减贫机制和减贫效应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深入考察各地的具体实践及其成效,从微观实证的视角来探究不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减贫机制和减贫效应,进而寻求其规律和趋势,以指导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和改革,提升金融扶贫效果。
(2)要深入探究农业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多方协作机制及其减贫效应。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涉及多方合作主体,不仅包括商业银行、核心农业主体,还包括上下游成员以及政府等部门,建立有效的多方協作机制是完善其减贫机制、提高其减贫效应的关键。我国的农业供应
Tags: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下一篇:共享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