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行政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对职业指导工作良策的重新审视

对职业指导工作良策的重新审视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该文深入总结了多年来从事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分析了目前国内职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并在实践中使用。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正确有效的。

关键词: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成熟度 良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改革体制的逐渐深入,高校毕业生再也不是被分配到某一个单位,而是全部走进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单位,单位物色自己满意的学生。这是就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双向选择”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完全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点燃了学生成功的激情,激起了学生的斗志。但是,“双向选择”有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对于没有任何择业经历、将要初次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职业规划,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到其主观幸福感;从社会的角度,职业规划将会决定一个人能否真正成为社会的螺丝钉,为社会的进步发挥其最大作用。
  在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把握着自主权,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核心,人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日益加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着失业与就业紧张的问题。就我国而言,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2001年到2004年,毕业生在6月的初次就业率每年以约5%的速度下降。2004年以后,由于扩招而引发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长,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大学是人们进入职业社会的准备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形成、决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其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职业理想、规划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全面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上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重,也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在发展中迎接新的挑战。很多大学生己经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大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只是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上。他们的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中长期规划方面,明显的带有理想化的特点。据调查,真正能作出实际规划的学生不到10%。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大学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这就是我们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动力!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如下几个问题:
  (1)高校对职业指导的内涵认识不到位
  虽然高校已经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就业指导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部分高校,片面地把职业指导理解为动员学生找工作,认为“只要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要求就可以”,把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解为如何求职。这样的认识导致了“职业指导”就是一个一次性的“落实单位”问题,只要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那么职业指导就已经完成。
  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则很少关注。而真正的职业指导应该从学生着想: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以职业为依托、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导向的自主过程,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选择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个人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面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具体事件时所作的自我评估与职业环境评估,从而做出判断、选择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的固有观念必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复杂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特殊心理模式的产物,其核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由于对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到位,决定了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视指导内容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而忽略了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下的职业指导往往是教条的、被动的、经验式的指导,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方法。
  (2)高校职业指导体制不够完善
  虽然高校就业工作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特别是在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但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却不够完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偏少,经费保障不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运行体系不仅需要理念的支持,更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
  除了保障机制以外,其运行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的诠释,多是一些政策性和观念性的指导,缺乏深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很难解决学生的深层次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这种职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只是停留在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开设就业讲座以及盖章、统计数据等工作内容上。其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群体和方法手段单一,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大学毕业班学生的总体分析,缺乏对学生的个案指导和贯穿大学四年的全程指导。这也是部分高校职业指导的短暂性的体现。
  (3)职业指导团队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训练与职业化管理,并处于随时轮岗的不稳定性。因此从数量、专业化程度和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系中,都设立了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类似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由于近年高校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攀升,目前全国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离教育部要求不低于1:500的比例相差甚远。实际上,1:500是一个非常低的要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维持在1:200左右。例如国外一些著名大学,每个学院都设立了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而且,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非常强大。学院与学院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他们的职业指导中心还彼此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网站上相互链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之良策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在学校结束对人才的培养之后,必然要将人才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了使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