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指导工作良策的重新审视
一位学生都“人尽其用”,必然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为了构建这个良好的、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高等学校应该着重注意以下问题:(1)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平台。有一些高校认为,既然现在实行“双向选择”,这个双向是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事情,与高校无关!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正是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了部分学校对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那么学生就是该厂的产品,学校的名称就是产品的商标,学生的就业率就是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任何一家工厂都会不遗余力的打开销路。同理,任何一个学校都应该不遗余力的将学生推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
(2)坚持“以学生为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培养学生成才为中心。学校作为教育的服务者,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服务,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应当兼顾学生个人特长与社会需要,自觉地、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真正把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在大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择业与就业,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3)明确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高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虽然近年来,高校和企业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层次、专业、地区布局、培养规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内在规律,也要建立与市场、社会相联系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正面对市场办学。国家既需要研究型、基础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实干型人才。高校首先明确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实干家。(4)坚持长期的职业指导工作。正如前面所论苏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高校应当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应当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分阶段、有层次的进行培养。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择业时面临的无所适从的窘境,高校应当增加学生实训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5)坚持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两手抓。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不能偏向一个指标而忽视另一个指标。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而虚报数据,同时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就业质量而给了学生过高的期望。高校在面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时,应当做到:既不浪费人才,也不苛求学生。高校是职业指导工作的服务者,学生是职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从学生的角度,也必须转变观念,积极配合指导者的工作。目前,很多学生也存在着观念上的错误:首先是期望过高。在择业时,盲目选择高待遇、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而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其次是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一味地等待学校的安排,而不主动谋求就业机会。最后,失业能力承受较差,不能接受事实,一旦失业就一蹶不振,缺乏改变事实的勇气。
针对这样的情况,职业指导者应当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1)引导学生做好“小螺丝”。有些学生认为,走出大学校门,等待着自己的是高官厚禄,而不愿充当一名普通劳动者。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腐败落后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只要是诚实劳动,就是在创造价值,就是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也要勇敢地、充满爱心地走往边远地区,传播自己的光和热。(2)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竞争。一定要加强主动性,不能寄希望于学校、老师或家庭。改变依赖思想,大胆的走向社会,大胆地推销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别人的亲睐。(3)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就业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少有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工作过程中很可能经历失业、再就业的情况。一定要建立“树挪死、人挪活”的动态就业观念。在经历失业或者择业错误时,一定要勇敢的面对另外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完全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应该看中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专业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2.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需要学校、学生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将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1)建立一个健全的职业指导机构。对职业指导部门进行明确分工,逐步协调建立职业指导组织体系,负责全程指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整个机构可以分为两级管理三级运作:由校职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管理院设职业指导小组和校职业指导中心。校职业指导中心下设各个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事务;院职业指导小组负责各个学院的职业指导办公室,由院办公室负责各个学院的具体职业指导事务。(2)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教育。由于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就对学生引导,让学生认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下,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大二、大三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在大四时,他们将走出校门,这时候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所学来精心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从而提高总体就业层次,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3)加强职业指导服务水平。职业指导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工作,他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单位。对学生,职业指导教师应当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的资讯、政策等;对单位,应该热情接待,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职业指导办公室还应该全程跟踪学生的去向,了解他们的满意程度、社会对他们的评价等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4)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家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政策、宣传积极接受高校毕业生的单位、宣传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和信心,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安民.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学生就业,2003(8).
[2]池中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2002(5).
[3]JeffreyHG,等.职业生涯管理(英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陈洪建.高校构建新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生就业,2004(15).
[6]刘慧.中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2003.
[7]马远.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3.
[8]彭永新,龙立荣.国外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研究进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9.
[9]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闭[J].应用心理学,2001.7.
[10]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