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行政哲学与新一轮政府治道变革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政府治理领域可以分为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两个层次。从哲学价值的层次,老子的行政哲学逻辑为:无欲—无私—无畏。老子的行为哲学选择层次逻辑为:无为—为不恃—无不为。两者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它以“顺道”为红线贯穿始终,以无欲而自然无为,以无私而为不恃,以无畏而以柔克刚则“无不为为”路径。老子的行政哲学两个层次、六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哲学体系,也成为指导政府治道变革,推动民族复兴梦实现的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参照。
新一届政府施政以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措施,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相互呼应,良性互动。“克强指数”和“克强经济学”的本质是按经济规律办事,[1] 与“克强经济学”相匹配的政府改革思维和治理方式的变革,在中国大地上正悄然地推动。尽管新一轮政府改革中没有明确有老子哲学的教旨,但是正如老子哲学本身的韬晦之道,新一轮政府改革与职能转变中的内在逻辑只能通过改革的轨迹来审视。(详见图1)
如上图所示,新一轮政府改革思维与行动逻辑与老子的行政哲学在主线上有隐含的重合关系,在行为上有一致的逻辑。且从李克强总理的公开阐述看,不乏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论述,两者的治国理政哲学似乎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处。诚然,克强经济学既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也有积极有为的政府诉求,改革的路径与老子的治理哲学既有遵循关系也有超越关系。那么,它既已超越老子的哲学体系昭示,说明老子哲学用于治国理政具有严苛前提和条件,当然也可能警示当代治道变革因系统结构功能紊乱而遭遇挫折。这些问题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立足新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
二、无欲—无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有限政府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49老子对于政府的道德和宗旨界定是清晰的:政府本身并无欲望,一切源于公共利益和诉求。这与我们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政府作为利用公共财政而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不应当有自身的欲望和私利。一旦出现政府治理者自身的欲望凌驾于社会之上,甚至政府自身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3]那么必然要出现“政府失败”。这种“政府失败”不仅表现在政府作为上严重侵越市场和社会边界,政府承担了过多无法承担的职能上,也表现在政府执掌者利益最大化上,导致各种寻租现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