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与和谐乡村建设的关系
;
二、和谐乡村建设给家族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赋予新的活力
1.和谐乡村建设提出了对家族组织形态、制度规范、发挥作用方式和领域的新的规定性和要求。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到意识上就是一种主观观念或价值取向。和谐是矛盾统一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事物发展的协调性以及规律性的反应,又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协同、协调和适应关系的反应。如果说社会和谐是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的主调,那么笔者认为,乡村和谐是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的重点。乡村和谐在整个社会和谐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如果从城乡人均收入、“三农”问题、城市化率、基尼系数、教育年限等测量指标去看社会和谐问题,都可明白建设和谐乡村的重要性。没有广大乡村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建设和谐乡村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实,对乡村社会而言,关键是乡村社会关系的三大结构即资源、规范、文化各内部要素之间和相互之间要保持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建设和谐乡村社会,就是要在资源配置方面保持有效,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增强物质基础;就是要在乡村秩序和公共管理方面保持有章可循,表现出有序性和较高的参与度;就是要在乡村文化方面,有村民共享价值观、凝聚力和认同感,整个农村社会呈现出互助友爱、祥和进取的生动表象。
如果按照和谐乡村社会这一新的本质规定性来考察农村中的家族,和谐乡村社会就提出了对家族组织形态、制度规范、发挥作用方式和领域的新的规定性和要求,概括起来,这就是,家族组织形态和内部权力权威结构必须消除封建等级制,要淡化血缘关系,要体现现代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要求,要尊重个体主体性和民主权利;家族的制度规范要与市场经济规则、法律制度相适应,在生产、生活、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要充分利用家族社会网络在资本、信息、就业、招商项目、福利等方面促进本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和谐乡村社会制度的规定下,对现代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赋予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和谐乡村建设将促使农村“传统家族”向“现代家族”发展。
2.和谐乡村建设为家族社会参与留下生存空间。在学术界,研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学者大多将村庄视为国家与社会相遇的中间地带或第三领域,认为村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的一个相对自由的政治空间。有人认为,在西方文明中,家族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在中国文明中,家族却生生不息,因为这与中国是一个具有宗法国家的历史特征密切相关。
翻开历史便知,从西周开始,宗族内部的等级序列就和国家政治经济的行政序列合二为一,宗主就是国君,血缘关系就是统治者内部的政治关系,家国同构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事实。有趣的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长期以来,家与国不但没有紧张的对立,而且家居政坛之上,家国不分,和谐融洽。例如,封建统治者利用农村中的家族势力进行行政控制,家族秩序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直至民国时期才被打破,但后来呢,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试图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就是新中国建立后,到了人民公社和文革时期,行政力量在乡村的延伸达到顶峰,可是由于这种延伸不以物质生产力提高为基础,随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行政力量在农村大大弱化,很多权力归还社会。这就在社会体制的层面上为家族发挥相应作用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上述历史传统背景下,和谐乡村建设必然为家族社会参与留下生存空间。和谐乡村的基本要求从不同角度给家族社会参与留下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其一,和谐乡村建设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离不开家族参与。和谐乡村建设就是要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主要依靠家族的力量,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交通、通讯等条件。就是要围绕村容整治和环境美化,依托现有基础,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加强村庄规划,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就是要使具备适宜条件的农户全面普及用沼气,在农户院内开展家居环境清洁工作,净化、美化庭院。就是要建立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切,离不开家族的群体参与和内部相互配合与联动。其二,和谐乡村建设要求着力培养新型农民,这离不开家族的广泛参与。和谐乡村建设就是要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普及科技知识,全面开展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是要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种养加工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结合,培养农村适用技术专门人才。就是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就是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有条件的,还要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体系的作用,大力开展电视授课、DVB广播等农民远程教育,建设科技书屋,积极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这一切又能离开家族群体的广泛参与吗?其三,和谐乡村建设要求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这离不开家族的大力支持。和谐乡村建设就是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就是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民主管理水平,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就是要重视文明教育和思想工作,让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内部关系团结和谐,亲密无间。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织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一切,又能离开家族的大力支持吗?如前所述,农村基层政权与家族作用的互动是家族发挥社会作用的现实表征,和谐乡村建设是难以超越这一现实表征的。其四,和谐乡村建设要求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求家族共享建设成果。和谐乡村建设就是要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说到底,就是要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必然应该覆盖整个农村家族,从而促进农村“传统家族”向“现代家族”发展,这个巨大的人类社会空间将呈现出新的勃勃生机。
综上所述,家族与和谐乡村建设密不可分,家族是影响和谐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和谐乡村建设给家族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赋予新的活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关系的理论价值,并遵循这种关系的规律去指导和谐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