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行政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论劳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论劳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社会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并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在此阶段,劳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基本矛盾,处理好劳资关系和劳资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劳资关系;对立统一;劳资和谐;和谐社会  
 
  一、劳资关系是当前我国生产关系的普遍表现形式
  
  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是公私关系。国有、集体企业的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劳动者。李立三曾精辟论述“在国营企业中既然还有工资制度存在,那么,雇佣关系形式也仍然存在,但这种雇佣关系在实质上已经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是一种公私关系”。这个关系的特点是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他们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劳动关系是公私关系。
  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的弊端影响了劳动者积极性,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解放生产力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劳动人才市场的形成;二是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民营经济政策性放开。这两个基本条件,也是实现调整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主要过程。
  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生产责任制开始。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地解放,不但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也把束缚在土地上的庞大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村为依托,以土地承包收入为基础,他们可以不追求各种城市工人所要求的社会福利等成为企业发展“包袱”,他们与城市里“昂贵”的工人竞争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他们的大量进城,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这个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意义在于,它不但为民营和外资企业提供大量低廉劳动力,也为公有制企业“买断工龄”、“减员增效”等产权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所以,没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放和形成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手段的所有制转变为目标的改革就不可能得以完成。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为基础,公有制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及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使劳动者从制度上不再拥有企业产权,通过“减员增效”等主要方式使劳动者在国家“赎买”政策中“买断”工龄而丧失了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从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转变成为了雇佣劳动者。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从公私关系阶段进入到劳资关系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雇佣劳动为主体的劳动关系成为了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普遍表现形式。
  
  二、当前社会劳资关系的现状和矛盾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资关系,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权益、政治权利等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拥有的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保障等权利已不复存在,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主人翁”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雇佣劳动者。我国的资劳关系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劳资之间的“天然”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贫富两极分化和资强劳弱。
  
  1 贫富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财富向资方高度集中。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劳动者劳动所得和拥有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极少。资方的资本不断得到增殖,而劳方的收入和权益却不断受到侵害,出现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倾向。据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个省份中的20个市(区)1000个各种所有制企业以及10000名职工问卷调查:2002—2004年三年中,在大陆的港澳台资企业年均效益增长33%,而职工工资增长为零。企业普通职工与经营者工资收入也相差悬殊。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对1883家企业调查,企业总经理与普通职工年平均收入相差3—15倍的占61.2%,相差15-25倍的占14%,相差25—50倍的占7.4%,相差50倍以上的占6.4%。2006年,部分企业普通在职职工的工资涨幅是3.6%左右,经营者收入的涨幅则为15%。建筑企业经营者收入增长了40%,但普通职工收入只增长了17%;医药制造企业经营者收入增长了1.6%,普通职工收入的增长却为负14.3%。去年,北京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是36097元,而有六成以上的普通在职职工年收入是低于这个数字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2 “资强劳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资方与劳方在社会资源的掌控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生产资料高度集中于资方手里,雇佣劳动者在与资方的抗衡中明显处于劣势。更为重要,在经济发展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倾向于资本的立场极其明显,使资本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更多地关心GDP的增长而青睐于资方,为招商引资,甚至把本地的低工资作为吸引资方的一项主要“优势”,各种优惠政策向资方一边倒。政府的一些部门有意无意之中,为资方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大开绿灯,使劳资关系更为紧张。特别是当前中国的劳动法律滞后,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劳动执法监察力量严重短缺,劳动部门工作人员、资金不足,执法的力度不够等。加上工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够,流于形式,工会和劳方没有罢工的法律支持,没有制衡“资强”的力量,使雇佣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极为不够。国家行政领导人为湖北农妇讨薪,说明了我国当前资方侵害雇佣劳动者的权益严重程度。
  贫富两极分化和资强劳弱,导致我国劳资关系走向紧张和不和谐,特别是中国目前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也仅仅处于“初步形成”的水平,也不完备,以致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分配秩序不规范的矛盾日益尖锐”,“劳动争议继续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仍将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劳资关系涉及总数7.6亿的普通劳动者和0.4亿雇主,这个巨大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和谐。
三、劳资关系的对立统一  劳资关系的影响力,第一层发生在企业,直接关乎劳资双方切身经济利益;第二层在区域经济中产生影响,或者在行业中产生影响,逐步在宏观上发生影响;第三层最终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由于劳资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所以,劳资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无论他们关系是良性的还是恶性,都必然波及到全社会。两者关系的和谐程度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
  如何认识劳资关系是处理好劳资矛盾的前提。劳资关系是一对天生的“双胞胎”,是矛盾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