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
、制度形态和运作形态,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要完成政治文明建设这样宏大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加强自身的建设,具备得到人民公认的执政能力,从而获得人民对政治体系的衷心认同、“同意”,“它治下的人民确信政府的结构、程序、法案、决定、政策、官员以及领袖具有‘正确’、适当或道德上的美德这些品质,简言之就是享有制定有约束力的法规的权利。”[12]从而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合法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构。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上述路径的建构只是其中的一些基本路途而已。作为多元函数,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取决于许多变量,例如,国际环境、领导人的道德境界、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从政治传统中汲取支撑性力量的能力等。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中国政治文明的生成是缓慢渐进的,规范的制度结构对政治权利的调试也是渐进的,其最终的目标是让政治在政治文明的制度框架里运作,建构生机勃勃的公民政治生活,使“社会主义民主运转起来”。
【参考文献】
[1][3]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代序,3,1.
[2]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282,289.
[4] 阿兰·S·罗森鲍姆.宪政的哲学之维(总序)[M].北京:三联书店,2001,1.
[5] [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M].北京:三联书店,:1997,1,2.
[6]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51.
[7] 肯尼斯·米诺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74.
[8] 夏勇.“宪法之道”[J].读书,2003,3.
[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出版序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
[10] 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3,33.
[11] 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61.
[12] 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7.
Tags:
上一篇: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下一篇:探析完善环境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