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行政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

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

[作者:未知| 打印 | 关闭 ]

摘要:“两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新设置的本科四门理论必修课之一。为做好“两课”新设置实施工作,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这为“两课”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新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大学本科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它要求把学生已学过的理论课内容融会贯通,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本着这一主旨,力求在多年探索和实施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框架。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联系实际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和国际的实际;二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三是要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和生活环境实际。为此,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把这三方面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了课内外学时的结合上。 
  课堂教学注重联系的是国内和国外的实际,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和学生困惑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分析,这是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渗透性和吸引力,发挥课堂主导性作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时安排上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注重的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生活环境实际等。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与自学相结合;(2)集体专题讨论与提问式随机讨论相结合;(3)开展课堂专题辩论;(4)观看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片;(5)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确保规范性、渗透性、时效性和参与性等几项原则的实现,并突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突出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突出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制作教学大纲课件;(2)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网络课程,设法使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上网,为实施网络教学打下基础;(3)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电脑试题库和考试系统,设法通过网络技术使之变成学生可以在网上实时练习和考试的自主学习系统。 
  三、推广并继续探索考试改革新举措 
  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学的考试改革也必须相应跟进。现行的考核模式侧重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背功,故而有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现象。考核模式的改革应使考核从对教材知识点的侧重转向注重检验学生探索精神、探索能力的测评;从凭一张答卷量度学生水平的模式转向以读书笔记的质量、问题讨论中的表现为主来评价其探索精神。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冷漠往往是因为对马克思缺乏真正的了解所致。教师应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原著及相关学术文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的,但很快就会被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学者们的真知灼见和为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所吸引。论辩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极有效的方式。学生为完成论辩必须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并用批判的眼光对已有的观点加以分析评价,在辩论过程中,首先要对自己认同的或创新的观点加以充分论证,同时要与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交锋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往往超乎寻常地敏捷且不失深思熟虑。以学生在论辩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另一重要依据,能较充分地测评其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目前已有个别高校、个别教师率先进行了考核方式的大胆改革,成效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新华网,2004-11-23.  
       [2]中宣部、教育部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N].教材周刊,2005-03-11(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