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辅导员的角色自觉
1.正确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心理体验。正确认识自我是培养角色自觉的前提和基础。5辅导员如何认知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行为。一是,辅导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热爱,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心理体验,从自身内部保证辅导员职业的自主、持续发展。二是辅导员对职业的热爱和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能够激发自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去,从自身内部监督并指挥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感染和鼓舞大学生,走进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2.适当超脱,建立强烈的研究意识,提升辅导员角色的专业人士形象。适当超脱是指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具体的学生辅导事务中超脱出来,将从事的具体工作进行抽象化,并开展研究,认知和把握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规律,改进和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强烈的研究意识是指辅导员在高职教育现实环境中要有敏锐的善于捕捉高职教育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职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实践应用的同时,需要建立强烈的研究意识,使自己成为学生辅导事务的科研工作者,把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规律以及高职教育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课题。辅导员适当超脱,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人士形象和社会地位,有利于角色自觉的固化和培养。
3.建立系统化发展策略,促进辅导员职业稳定。高职辅导员在刚刚人职时,通过短期的培训很容易达到角色自觉,但是这种不系统的零散培训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失效,辅导员又会习惯性地成为非自觉角色。真正的角色自觉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系统化发展策略,使辅导员个体的角色愿望与成功所必需的组织观点和特点相结合。否则,如果辅导员个体层面上的变化得不到学校层面的鼓励和支持,那么辅导员就有可能从自觉角色迅速转换为非自觉角色,导致辅导员角色自觉培养的失败。因此,在高职辅导员角色培养中,需要采用既能考虑辅导员个体发展又能考虑组织发展的系统化发展策略。用系统化的眼光看待辅导员角色自觉的培养,这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体方面的完善,实现自身角色价值,达到“超我”的自觉角色目标,更是组织解决问题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完善。
高职院校要把辅导员角色自觉培养看作一个系统过程,要有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制度设计,并贯彻落实下去,这些制度应包括: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人文政策关怀、职业准入门槛、分层分级的培训和考核等。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阶段和工作研究内容自由选择职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从而获得教育管理工作和开展学生辅导工作研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要设计灵活的职业发展路径.强化辅导员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缩小与所扮演角色的差距;针对不同层级的辅导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估和考核标准,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辅导员系统化发展策略来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稳定,促进辅导员角色自觉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等.组织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2]韩培花,朱国新,谢佳伟,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重实践及其互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主体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4][5]潘慧春.论教师的自我意识[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