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行政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谈非营利组织视阈中的事业单位改革

谈非营利组织视阈中的事业单位改革

[作者:未知[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的不稳定,因此,事业单位的利益应随社会形态中主流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2.1.3事业单位的利益实现必须以社会成员的信任为基础。事业单位存在与否取决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认可。政府的认可是指政府的法律和制度允许它以某种方式存在,市场的认可是指市场经济的规则下它能够在竞争中不被对手挤垮,它的成果能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可。在双重认可下,社会成员对事业单位的信任是基础。没有社会成员的信任政府不会支持,不符合市场规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2.1.4事业单位的利益以事业单位的产品/服务质量为基础。事业单位输出的产品大多是科研成果、医疗服务和教育文化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是思想、智慧和技术的结晶,是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动力。因此,事业单位在实现自身利益需求的时候,必须始终把产品/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成员的公正评价为基准。
  2.2事业单位改革的功能定位
  良好的利益选择决定事业单位的基本功能。从基本国情和非营利组织的内在要求出发,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应该坚持三个方面的功能:
2.2.1科技、卫生、文化和教育资源的聚集者和保护者。事业单位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是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有必要成为科技、卫生、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聚集者,把分散留存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不集中的、力量脆弱的人力及人的智慧、物力及物的有效性、财力及财的可流动性统统聚合在一起,以各种团队的形式存在,从而避免各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使各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2.2各种科技、卫生、文化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者。事业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按照事业单位的运行规则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包括:在所辖范围内提升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能力,通过开发、培养使资源获得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力量;实现资源价值的进一步开发,特别是在对资源潜力的挖掘上及可持续利用方面不断蓄积新的力量;调整结构,进行资源的重新组合,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2.2.3科学理论的创新园地和科学理论验证的实验基地。无论是科学技术成果还是各类艺术成果,事业单位都是最强有力的提供者。对于科学技术产品的开发、卫生服务的提供、文化产品的制造和教育产品的生产,事业单位都是实验基地。事业单位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各类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必须把理论成果进行实验证实。笔者认为这个过程既是事业单位功能的最大释放,也是事业单位对整个社会的最大贡献。
  从利益取向到功能定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景逐渐明晰。回望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事业单位的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遭遇到诸多问题与困难,并且不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指责。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困惑,面临着政府发展的挑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如何选择改革的方向和模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及未来命运。
  
  3.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方向与治理模式
  
  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质是公共服务由国家机制提供转为由社会机制提供。从新公共管理发展的实践来看,公共部门向社会转移资源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与客观要求,而事业单位非营利化应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公益性的程度和其受益人特质进行分类改革。对于那些具有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应将职能回归政府;提供市场化服务的事业单位应向现代企业方向改制;具有较强公益性和服务对象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可以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3.1以公众为导向——公益运作型治理模式
  以公众为导向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提供公共性较高、市场性较低的公共服务产品。这类组织是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主体,也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公益文化、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机构。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应以公众为导向,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采取公益运作型的组织模式进行改革。在登记授予其独立法人资格的同时,对其业务活动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并撤消其享有的行政级别。组织治理结构可参照现代非营利机构的运营模式,实行理事会主导。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社会公益赞助。财政拨款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捐赠实施。对这类事业机构的管理,政府一般不再直接干预其日常业务活动,主要通过对其事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实行项目管理、对其经营绩效定期进行评估、财务定期审计等方式进行,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组织运行情况。
  3.2以顾客为导向——服务收费型治理模式
  以顾客为导向的组织是为特定需求的个体顾客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这类服务一般具有一定公共性和较高的市场性。其特点是业务成本可以通过服务性收费来补偿,并适当获取利润。例如邮政与公共交通系统、大学、养老院等。这类事业单位一般都拥有比较稳定的财源,也常得到政府等组织的补贴,通常具备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对于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应以顾客为导向,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采取服务收费型的治理模式进行。借鉴企业的基本治理模式,实行执行长官(CEO)主导,转换经营机制,采用经济核算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3.3以成员为导向——会员互益型治理模式
  以成员为导向的组织仅向其成员提供服务,提供的是市场性较低、公共性也较低的公共服务产品。如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学会、俱乐部等。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可以以成员为导向,采取会员互益型的治理模式。通过向会员收费,在会员范围内提供服务。由于涉及成员的具体利益,管理者多数需聘用业内专业人士,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于这类事业单位以自行管理为主,建立共享式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治理模式。
  3.4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竞争型治理模式
  对于现在大量存在的、属于生产经营范围的、提供市场性高、公共性低(公益性较弱)的准公共服务产品的事业单位,如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一般性艺术表演团体、新闻出版机构、广播电视机构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采取市场竞争型组织模式,核销其事业编制,使其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国家可向他们提供免税减税、贴息贷款、放宽经营限制等优惠,使其最终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实行公司治理模式。
  最后,对于那些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应将职能回归政府,由政府主导,实现社会和国家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目的是提高组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促进公益目标的实现。在大量社会需求促进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无效率的非营利组织也会被淘汰出局,只有坚持“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能,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公益宗旨。以上提及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模式,不管采取何种模式,还需要社会变迁、体制改革、人事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W·理查德·断格特.组织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周志忍,陈皮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山版社,l999.
  [4]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战略方向和政策措施[A].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C].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5]张雅林.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思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4).
  [6]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l999,(5)
  [8]固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