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分析与功能特征
摘要:准确把握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谐党政关系的功能要求是构建和谐党政关系的首要前提。在中国,和谐党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领导关系,包括外部和谐与内部和谐两方面的规定。和谐党政关系具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政治活动规律具有科学性、有共同价值理念和制度共识以及有利于社会健康发育和制度创新等特征和功能。
关键词:和谐党政关系;内涵分析;功能特征
社会的和谐是系统的和谐,是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客观力量与上层建筑的能动力量之间的统一与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稳定有序、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党政关系是现代政治生活中基本的、重要的政治关系,党政关系的运动形态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理顺党政关系,促使党政和谐。准确地把握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理解和谐党政关系的特征与要求,是构建和谐党政关系的前提条件。
一、党政关系及其和谐的内涵分析
党政关系,即一个国家中的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党,广义的包括执政党和非执政党(一般指支持性政党);狭义的政党,即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的“党政关系”中的政党,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府,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指的是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是把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统统包括在内的。狭义的政府,主要指行使行政权的机关。党政关系就是指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主要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具体来说,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即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军队的关系。
(一)党政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是具有阶级性的“党权”与具有公共性的“政权”之间的关系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P38)。即一定阶级基础上有共同的利益关系、价值取向一致的民众群体结成的以取得公共权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组织。相对于其阶级基础,政党权力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政党成员“同意”的公共权力,但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政党权力具有私我性,即阶级性。国家权力是对于整个社会具有约束力、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服从的权力,具有公共性,是全体社会成员“同意”的权力。党政关系,实际上就是具有阶级性的政党权力与具有公共性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即“党权”与“政权”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公共权力往往来自于私人权力,是各方带有私我性的权力博弈的结果。从这一意义看,“和谐”党政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党获取公共权力的途径与方式要合“法”,即合乎公意或民意;二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是最有资质、最能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党执掌公共权力;三是从权力的运行来看,党权是一种影响力,政权是一种强制力,以政党的影响力主导国家强制力的方向与力度,以实现民主为发展逻辑;四是从权力的性质看,以党权的先进性(阶级性)引领政权的公共性,以政权的公共性得到最充分展现为伦理依归。
(二)党政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领导关系。是政党影响或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国家这座工厂的发电机”,大多数国家的政权是由政党来执掌,政府的施政活动是由政党引领与推动。政党为政治而生,目的就是夺取、控制、影响具有公共性的国家权力。党政关系就是政党夺取、控制、影响政府的方式、途径与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反动性的旧政权基础上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政权,建立了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特殊的历史形成中国独特的党政关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关系就是领导关系。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就是选择正确的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有效的领导,在执政和领导活动中及时消除矛盾、化解冲突,在整个过程中做到内耗最小、行动协调、达成默契,形成合力。
(三)和谐党政关系不只是党政关系的和谐
抽象的、统一的、标准的党政关系是不存在的,“找不到有关政党—政府关系的‘神奇公式’,可以一劳永逸地做出解释”[2](P11)。党政关系与一国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密切相关。 和谐党政关系不只是党政双方的关系和谐,而且包含两个方面的和谐,一方面是党政领导系统与外部系统即民众、社会的关系和谐,包括政党之间的和谐、党群间的和谐等;另一方面还包括党政之间的关系和谐,即党政领导系统内部的和谐互动。没有外部的和谐为依据,内部的和谐没有意义,也难以持久。
二、和谐党政关系的功能特征
(一)和谐党政关系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力则会得到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理,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政关系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和谐的党政关系必然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关系。只有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党政关系模式才能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政党与政府才有机会在获取政治治理绩效中增强双方的合法性;否则,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整合力下降,政府难以为继,最终导致社会断裂,甚至诱发民族灾难,党政关系荡然无存。
(二)和谐党政关系是符合政治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的关系
和谐党政关系首先要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和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经济基础相适应,再以此为依据,追求党政之间的内部和谐。这就要求党政关系的建构要符合政治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政治发展规律是政治领域中政治活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在政治主体发育健康、政治权力配置科学、政治行为规范有度、政治决策科学民主、政治发展平稳有序等方面,党政之间必须目标一致、职能明确、设计科学,才能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求得高效。
和谐党政关系的构建要符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活动不同于其他领导活动。从领导的本质来看,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人民的意志;从领导者主体来看,党的领导不是个体的领导,而是有组织系统的集体领导;从领导方式来看,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从领导的客体来看,涉及到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军队;从领导的影响来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党政关系中呈现出来的领导关系与矛盾错综复杂,其中“领导一被领导”的关系与矛盾就有“党”系列(系统)之间、各种“政”系列(系统)之间、党政间等不同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政不同系统中的领导者与民众之问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与矛盾。此外,还有领导者内部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与此同时,党的领导还要综合和表达人民的意志与要求,为此需要研究和反映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梳理与解决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