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性转向之成因
队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这一点没错,但它只是一种独善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少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道德品质的自主构建。相对而言,主体间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则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共进作为目标,是一种齐头并进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是寻求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追求市场上各个主体的地位平等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带有“唯我性”的计划经济而成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尤其是经过努力,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该组织坚持的是市场主体原则、无歧视性原则等重要原则,这些原则的本质就是地位平等。单向式的主体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把教育者作为唯一的主体,视受教育者为客体,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单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体现一种“唯我性”,是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而主体间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当成地位平等的主体来看待,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宽广的拓展空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军建设带来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生成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合拍的,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流行,人们逐渐步入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里,人们的交往超越了地域、时间和对象的局限性,克服了传统意义上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必须“在场”的限制,“人间”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网络交往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借助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域的人建立联系,实现互动交流,发展相互关系。
在网络社会中,人和人的网上交往表现为两大特点:第一是“去中心化”。由于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现在人和人之间可以视频的聊天、语音对话,交往变得更有选择性、更具开放性。在这种虚拟空间里,没有“大腕”也没有“草根”,没有“白天鹅”也没有“丑小鸭”,没有“白领”也没有“蓝领”,有的只是倾诉者和倾听者。“唯我独尊”在这里没有市场,假如以我为中心,你就会被别人“挂线”,你和他人的交流就会瞬间终止。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心”,是指现实中的个人“唯我性”,并不是说这个人没有道德标准。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上缺乏基本的道德遵循,那么这个人就无法和他人进行互动。
第二是资源共享。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信息的海洋,人们可以分享网上的各种信息。在和别人共享过程中,双方都会受益。信息共享还体现为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双向、平等交往,献上自己的思想,留下别人的思想。而单纯地献上或是留下,这样的交往必然不会长久。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就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言,军网上的信息基本上是正确的、健康的,大部分信息资源有利于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但有些娱乐资源诸如带有色情内容的电影、从互联网下载后传到军网上的“处理版”美女的图片等等会不同程度地给官兵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但不容否认的是,军网已逐渐成为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平台,而在军网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遵循网络固有的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并结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如果依然把教育者看作是唯一的主体,只注重教育者单向的信息输出,作为受教育者的官兵连“输出信息”的权利和机会都没有,这同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军网上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也是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