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群众思想状况研究
和挑战。二是对象主体的变化和挑战。三是工作方法及内容的变化和挑战。四是阵地建设影响力的变化和挑战。
5.农民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参与存在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弱化了义务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
6.农民与基层组织及相互间的不信任,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矛盾。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的情况下,村级组织的聚合力削弱,村民与干部的离心力增强,基层组织对社会控制能力减弱。特别是由于村级组织在引导农民增收上领导作用发挥不足,村民普遍认为谁当村干部无所谓,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三、解决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增收骨干项目,帮助农民增收。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中。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从群众身边的事抓起,从贴近群众生活的事情着手,把上级的好政策送到群众手上和心中,把热情服务同耐心教育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实实在在地落实“八项规定”,而不要乱折腾,有做为。
3.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提高文化的说服力。首先,把“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让群众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享受文化权利”作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其次,努力建立“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把临时性、分散性的文化援助帮扶,变成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运转体系,使文化不仅做到“常下乡”,而且要变为“常在乡”。第三,选择特色文化突出的乡镇,建立农村特色文化辅导点,面向全市乡镇文化干部、农村文艺骨干开展文化艺术、生产技能辅导培训;组织名家名角下基层;以“文化科技服务车”为载体,组织科普知识图片展览、图书赠阅、电影放映等到乡镇流动服务活动。
4.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乡、村干部工作难开展,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原因跟某些干部整体
5.农民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参与存在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弱化了义务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
6.农民与基层组织及相互间的不信任,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矛盾。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的情况下,村级组织的聚合力削弱,村民与干部的离心力增强,基层组织对社会控制能力减弱。特别是由于村级组织在引导农民增收上领导作用发挥不足,村民普遍认为谁当村干部无所谓,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三、解决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增收骨干项目,帮助农民增收。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中。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从群众身边的事抓起,从贴近群众生活的事情着手,把上级的好政策送到群众手上和心中,把热情服务同耐心教育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实实在在地落实“八项规定”,而不要乱折腾,有做为。
3.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提高文化的说服力。首先,把“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让群众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享受文化权利”作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其次,努力建立“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把临时性、分散性的文化援助帮扶,变成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运转体系,使文化不仅做到“常下乡”,而且要变为“常在乡”。第三,选择特色文化突出的乡镇,建立农村特色文化辅导点,面向全市乡镇文化干部、农村文艺骨干开展文化艺术、生产技能辅导培训;组织名家名角下基层;以“文化科技服务车”为载体,组织科普知识图片展览、图书赠阅、电影放映等到乡镇流动服务活动。
4.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乡、村干部工作难开展,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原因跟某些干部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