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对策研究
三、加强道德宣传促进道德分配
在我国,普遍为人民熟知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政府也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尤为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4]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造就了我国一批富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于1994年首次提出“道德分配”即“第三次分配”,他认为“道德分配就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5]。道德分配主要存在捐赠、募捐等具体表现形式。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道德分配是极其重要的。首先,道德分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对道德水平的要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仁爱”的思想始终占据主流,而社会主义也正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因此以慈善为主的道德分配正符合中国人的这一思想观念。其次,道德分配也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补充。在我国现阶段前两种分配方式虽为主要实行的分配方式,但它们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如遇到洪涝或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就无法分配给予灾民足够的赈灾资金,此时便迫切需要道德分配方式作为重要补充。最后,道德分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尤其是部分富人“为富不仁”,并未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反而大肆地挥霍浪费钱财,导致社会上出现仇富心理,很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大力提倡道德分配,鼓励富人承担社会责任,将一部分钱财用于慈善事业,既可以改善贫者生活状况,又可以促进富人和贫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落实到实践上,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道德分配: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目前,我国人民对于道德分配尚不了解,慈善意识也较为淡薄,可使用宣传册、公益广告等方式向人们宣传道德分配这种新型分配方法,使人们对其了解、崇尚并逐渐参与进来。其次,可树立优秀典型以激励人们参与道德分配。根据实际慈善和捐赠的情况,可对进行道德分配时表现突出的富人授予荣誉称号,激励其继续积极参与道德分配,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道德分配中来。最后,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使道德分配有适用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相关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的一部法律是《公益事业捐赠法》,该法原则性强,但缺乏具体落实的实施细则。因此,应建立更多合理可行的有关道德分配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王金情.我国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白维军,王奕君.巴西缩小贫富差距的做法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2(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邓志平. 社会财富分配的三个层次及其逻辑统一[J].理论与现代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