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几个问题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安兵| 打印 | 关闭 ]
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共享,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将会更加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虽然信息技术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也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特定的风险。系统或程序的不稳定导致不能正确处理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导致数据被篡改;不恰当地认为干预且难以被发现等等。另外,在对控制进行监控时,信息技术控制比人工控制更能持久和准确。   3 关于管控工具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即管控工具,保证单位的业务运行和财务管理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合理运用10种管控工具,它们分别是:预算控制、风险识别和分析、会计核算、运营分析、绩效评价、合同管理、流程再造、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事务管理。尽管很多单位在该规范颁布以前自觉或不自觉在运用这些管控工具,但是运用的程度还不高、领域还不广。下面结合某些事业单位的实际,谈谈几个管控工具的运用。   3.1 风险识别和分析根据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单位之所以会建立和实施众多的控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管控风险的,使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单位和企业一样,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会对单位的运营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使单位制定的管控手段更具针对性,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目的就是将控制的重心前移,避免单位受到重大损失。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重视风险识别和评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进行这些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利用公共资金完成相应的管理和事业任务即可,根本不存在政治风险、项目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和改制,行政事业单位也会和企业一样存在这些风险,因此,单位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单位整体层面的风险识别主要从组织、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入手,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主要从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入手,主要内容包括: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清晰,流程中的相关岗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每个环节的授权审批是否科学完整,相关信息是否得到全面记录,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等等。在风险识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