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不管是激励还是约束,都是对管理者的制衡约束机制。激励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约束。约束机制包括内部的约束机制和外部的约束机制,对于外部,股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保证经营业绩的真实可靠,当然也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市场约束、道德约束、媒体约束等等;而对于内部,就要靠内部控制了。
三、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震惊世界的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丑闻事件暴露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重大缺陷,这些全都无一例外与公司治理有着千万缕的联系。我国近年来也频频曝出公司财务舞弊丑闻,由于财务舞弊,伊利股份董事长被拘留,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和深圳石化董事长被捕,这些事件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和业界对内部治理问题的反省,而在这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约束机制的不合理是引发这些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内部控制的失效,直接导致公司管理不善,经营出现种种问题。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是用来解决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代理问题,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效率;内部控制是用来解决经营管理者与中层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之间的代理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控制公司营运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提高公司营运的效率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从目标来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公司治理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公司的所有者必须确保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顾及公司的整体利益,经营管理者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公司营运的效率,也就是说,公司治理是为了提高公司营运的效率效果。由于公司契约具有的不完全性以及在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是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因而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公司治理就必须消除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确保所有者获得充分、可靠的信息,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正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公司治理还必须实现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激励相容,防止经营管理者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风险。内部控制则通过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有效地控制公司运营过程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是克服代理问题和减少代理成本的有力保证。
(1)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行使控制权,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的现代公司,董事会接受股东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营者,要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如实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履行监督职能等。可见,董事会拥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其目标是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公司营运的效率并保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对经营管理者行为的制约,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重要保证。这些控制主要包括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经营者激励报酬体系、财务报告体系、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也是公司董事会实现有效治理的保证措施。
(2)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从而减少代理成本。公司所有者期望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公司的经营成果和正确估计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进行未来的投资决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公司的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方面倾斜,比如充分贯彻稳健性原则。公司经营管理者可能不太关心公司的长远利益而采取与所有者意愿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他们在多数情况下更看重短期经营效果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所以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甚至损害所有者利益。在公司的实际运行中,经营管理者是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由经营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使真实、公允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从而保证公司治理的效率。
(3)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治理。债权人、政府、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公司的治理,他们对公司治理的参与既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离不开各种内部控制机制的支持。公司通过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一方面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获得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另一方面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然,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有利于对董事会、管理层和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价,有利于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不良的公司文化与高管的带头表率效应、软弱的董事会,以及领袖权力的不受制约,必然会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这也是内部控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依赖于公司治理的完善。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制衡约束机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缓解和降低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目标的实现。在面对不确定的风险环境下,可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2]陈玲.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8):51-53.
[3]沈银萱,涂志.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19).
[4]张庆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0-65.